[实用新型]一种撬装式预冷除水天然气分子筛脱水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2170107.7 | 申请日: | 2018-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97410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06 |
发明(设计)人: | 杨伟智 | 申请(专利权)人: | 瑞必科净化设备(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L3/10 | 分类号: | C10L3/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613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换热器 预冷却水 吸附塔 预冷却 再生水 过滤器 后置过滤器 前置过滤器 脱水装置 冷却器 再生风 支架 分子筛脱水装置 设备投资成本 天然气出气口 天然气进气口 本实用新型 过滤器连接 再生过滤器 底部连接 管道连接 污水管道 吸附效率 撬装式 除水 预冷 运维 天然气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撬装式预冷除水天然气分子筛脱水装置,包括脱水装置支架,所述脱水装置支架由前端上部固定有再生风冷却器,所述再生风冷却器左侧与再生水气换热器连接,所述再生水气换热器上部与再生过滤器连接,所述再生水气换热器下部设有预冷却水气换热器,所述预冷却水气换热器右端设有天然气进气口,所述预冷却水气换热器左侧与的预冷却过滤器连接,所述预冷却过滤器左侧连接前置过滤器,底部连接污水管道,所述前置过滤器右侧连接吸附塔,所述吸附塔位于预冷却过滤器后侧,所述吸附塔右侧管道连接后置过滤器,所述后置过滤器底部设有天然气出气口。该装置吸附效率高、占地更小,功率更小,设备投资成本降低,设备的运维成本降低。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脱水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撬装式预冷除水天然气分子筛脱水装置。
背景技术
分子筛脱水装置除去天然气中的水分,以达到出口成品气的露点要求(保护后端压缩机正常工作,并使后端250BAR加气柱、调压撬等设备不会冰堵,槽车运输250BAR不冰堵)。但如果入口温度超过40℃(同类标准脱水撬在入口超过40℃时无法正常工作。),会造成分子筛的吸附效果不佳,吸附剂寿命降低,影响出口成品气露点。如果入口含水量过大(温度高天然气饱和含水量大),将无法进行脱水撬的设计,或造成选型庞大,对投资者不经济,后期保养困难。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撬装式预冷除水天然气分子筛脱水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撬装式预冷除水天然气分子筛脱水装置,包括脱水装置支架,所述脱水装置支架由前端上部固定有再生风冷却器,所述再生风冷却器左侧通过管道与再生水气换热器连接,所述再生水气换热器上部通过管道与再生过滤器连接,所述再生水气换热器下部设有预冷却水气换热器,所述预冷却水气换热器右端设有天然气进气口,所述预冷却水气换热器左端通过管道与位于左侧的预冷却过滤器连接,所述预冷却过滤器左侧设有前置过滤器,底部连接污水管道,所述前置过滤器与预冷却过滤器通过管道连接,所述前置过滤器右侧连接吸附塔,所述吸附塔位于预冷却过滤器后侧,所述吸附塔右侧管道连接后置过滤器,所述后置过滤器底部设有天然气出气口。
进一步的,所述的预冷却水气换热器左端上部连接冷却水出水口Ⅰ,下部连接冷却水出水口Ⅱ。
进一步的,所述的再生水气换热器左端连接冷却水入水口,右端连接冷却水出水口Ⅲ。
进一步的,所述的前置过滤器、吸附塔和后置过滤器均设有2个。
进一步的,所述的污水管道的排水口固定于脱水装置支架的左端。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通过降低入口天然气温度在5~15℃之间会大大提高分子筛的吸附效率。同时通过降低入口天然气的温度能大大的降低入口天然气的饱和含水量,使得脱水撬的选型配置大幅减低,脱水撬比原设计占地更小,功率更小,设备投资成本降低,设备的运维成本降低;在冷水机组后端增加我公司高效气液分离器,通过0.01μm的滤芯精度,将液态水高效的分离出去,通过自动排污系统排出水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图中:1-脱水装置支架,2-再生风冷却器,3-再生水气换热器,301-冷却水入水口,302-冷却水出水口Ⅲ,4-再生过滤器,5-预冷却水气换热器,501-冷却水出水口Ⅰ,502-冷却水出水口Ⅱ,6-天然气进气口,7-预冷却过滤器,8-前置过滤器,9-污水管道,901-排水口,10-吸附塔,11-后置过滤器,12-天然气出气口。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瑞必科净化设备(上海)有限公司,未经瑞必科净化设备(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17010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