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辆、动力电池充电装置及直流充电保护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2166029.3 | 申请日: | 2018-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94794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11 |
发明(设计)人: | 刘长久;郑益浩;潘华;杜智勇;谢飞跃 | 申请(专利权)人: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53/00 | 分类号: | B60L53/00;B60L58/10 |
代理公司: | 深圳众鼎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25 | 代理人: | 谭果林 |
地址: | 518118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动力电池 充电装置 分压模块 储能模块 外部电源模块 第一开关 开关模块 直流充电 充电条件 控制模块 控制指令 升压模块 输出电流 预设标准 标准时 放电 分压 通断 预设 断开 申请 充电 接通 判定 指令 | ||
本申请提出了一种车辆、动力电池充电装置及直流充电保护系统,动力电池充电装置包括第一开关模块、储能模块、分压模块、升压模块、第二开关模块以及控制模块,第一开关模块用于根据控制指令使动力电池向储能模块进行放电,第二开关模块用于根据通断指令使动力电池充电装置与外部电源模块接通或者断开;本申请通过设置分压模块,使分压模块对储能模块上的电压进行分压,并使外部电源模块根据分压模块判定动力电池充电装置是否满足预设标准中的充电条件,当满足预设标准时向动力电池充电装置输出电流,使对动力电池充电的控制更加简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辆、动力电池充电装置及直流充电保护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电动汽车作为新型的交通工具,可以实现“零排放”,并且电动汽车具有结构简单,能量利用率高,噪声小等优点,在今后的汽车发展中将占据主导地位。在电池、电机和电控三电技术相对成熟的背景下,充电技术和电池加热控制等需求变得日益突出,特别是走高压路线的电动汽车,电池电压通常会达到700V,而普通500V输出的非车载充电机(即充电桩)显然不能满足电动汽车直流快充的需求,促使电动汽车配备升压DC。现有技术通常设置升压DC和电容模块,通过升压DC和电容模块完成电池与非车载充电机之间的握手,但是握手阶段需要经过降压变换和升压变换,导致控制过程复杂,此外,设置电容模块增加了成本和体积,不利于电动汽车的推广。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动力电池充电装置及直流充电保护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握手阶段控制复杂以及由于设置电容模块导致的体积较大以及成本较高的问题。
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动力电池充电装置,所述动力电池充电装置包括控制模块、第一开关模块、储能模块、分压模块、升压模块以及第二开关模块,所述第一开关模块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连接动力电池的正极和负极,所述第一开关模块的第三端连接所述储能模块的第一端、所述分压模块的第一端以及所述升压模块的第一端,所述第一开关模块的第四端连接所述储能模块的第二端、所述分压模块的第二端、所述升压模块的第二端以及所述第二开关模块的第二端,所述分压模块的第三端连接所述升压模块的第三端,所述升压模块的第四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模块的第一端,所述第二开关模块的第三端和第四端连接外部电源模块的正极和负极,所述控制模块连接所述第一开关模块、所述第二开关模块和所述升压模块的控制端。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开关模块包括第三开关、第四开关、第五开关以及电阻,所述第三开关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为所述第一开关模块的第一端和第三端,所述电阻与第五开关串联后形成支路,所述支路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三开关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三开关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五开关的第二端共接为所述第一开关模块的第三端,第四开关的第一端为所述第一开关模块的第二端,第四开关的第二端为所述第一开关模块的第四端,所述第三开关的控制端、所述第四开关的控制端以及所述第五开关的控制端组合构成所述第一开关模块的控制端。
进一步的,所述分压模块包括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为所述分压模块的第一端,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共接为所述分压模块的第三端,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为所述分压模块的第二端,所述第二电阻为采样电阻。
进一步的,所述升压模块包括二极管、可控开关以及电感,所述二极管的阴极为所述升压模块的第一端,所述二极管的阳极、所述电感的第一端以及所述可控开关的输入端共接为所述升压模块的第三端,所述可控开关的输出端为所述升压模块的第二端,所述电感的第二端为所述升压模块的第四端,所述可控开关的控制端为所述升压模块的控制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16602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锂电池电动多功能专用车
- 下一篇:一种电池加热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