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模态眼底成像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2165453.6 | 申请日: | 2018-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033055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7 |
发明(设计)人: | 陆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奥比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3/12 | 分类号: | A61B3/12;A61B3/14;A61B5/145 |
代理公司: | 北京久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542 | 代理人: | 余罡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模 眼底 成像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提供双模态眼底成像系统,涉及眼底成像系统领域。该成像系统,包括成像模块和4f分光模块,4f分光模块包括依次排列分布的第一透镜、光学调制器件、第二透镜和三个成像器件;三个成像器件呈竖直方向排布且相互独立,其中中间成像器件为单反相机获取眼底彩照,上端及下端为CCD或CMOS成像器件。上端及下端的成像器件在靠近成像模块的一侧部设置有不同中心波长的滤过片;成像模块形成的中间像通过第一透镜、光学调制器件、第二透镜到达所述滤光片,最终成像于成像器件。通过基于4f的分光系统设计,可同时获得眼底彩照和两张不同单波长下的眼底图像,可得到眼底的血氧饱和度图像即一次拍摄即可获得反映结构特征和功能特征的眼底图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眼底成像系统,具体涉及一种双模态眼底成像系统。
背景技术
眼球分为眼前节和眼后节,其中眼后节包括玻璃体、视网膜、脉络膜等,在眼后节的底部都称之为眼底。眼底由视网膜、眼底血管、视神经乳头、视神经纤维、视网膜上的黄斑部,以及视网膜后的脉络膜等构成。上述眼底部位反生病变,统称为眼底病。
眼底是唯一能用肉眼直接、集中观察到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部位,这些血管可以反映人体全身血液循环的动态以及健康状况。所以,眼底检查不仅是检查眼睛玻璃体、视网膜、脉络膜和视神经疾病的重要方法,更是许多全身性疾病监测的“窗口”。目前临床上有效的眼底检查设备主要有五种:检眼镜、裂隙灯显微镜、眼底相机、扫描激光检眼镜、光学相干层析成像等。
在现有的眼底成像技术中,大部分采用数码相机作为成像器件,获得的仅仅是一张眼底彩照,仅能反映眼底的结构特征;少部分采用双相机作为成像器件,获得的为两个波长下的眼底图像,结合相应的算法,可获得视网膜血管的血氧饱和度,仅能反映眼底的功能特征。现有的眼底成像技术无法实现同时反映眼底的结构特征和功能特征。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模态眼底成像系统,解决了眼底成像技术无法实现同时反映眼底的结构特征和功能特征的技术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双模态眼底成像系统,包括:
成像模块,
4f分光模块,所述4f分光模块包括自靠近前置成像模块位置依次排列分布的第一透镜、光学调制器件、第二透镜和三个成像器件;
所述三个成像器件呈竖直方向排布且相互独立,其中中间成像器件为单反相机获取眼底彩照,上端及下端为CCD或CMOS成像器件。上端及下端的成像器件在靠近成像模块的一侧部设置有不同中心波长的滤光片;
所述成像模块形成的中间像通过第一透镜、光学调制器件、第二透镜到达所述滤光片,最终成像于成像器件。
优选的,所述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的焦距均为f;成像模块的中间像面与第一透镜的距离、第一透镜与光学调制器件的距离、光学调制器件与第二透镜的距离、第二透镜与成像器件的距离均为f。
优选的,所述光学调制器件为光栅或者空间光调制器。
优选的,所述成像模块包括依次排列分布的网膜物镜、成像物镜。
优选的,所述双模态眼底成像系统还包括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成像物镜的前后位置调节系统的焦距。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模态眼底成像系统。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模态眼底成像系统,通过眼底成像系统和4f系统的结合设计,通过成像物镜的前后移动达到调焦的目的,大大降低了相机的尺寸和元器件,节约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奥比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合肥奥比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16545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容纳电气设备的机壳
- 下一篇:一种桥梁施工用工具提升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