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SMC低压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822164013.9 | 申请日: | 2018-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932008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30 |
发明(设计)人: | 曾智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市银宝山新模塑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33/44 | 分类号: | B29C33/44;B29C33/30;B29C70/46;B29L31/30 |
代理公司: | 武汉智权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5 | 代理人: | 王维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汉市蔡***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圆形通孔 底板 支撑柱 低压模具 两组 本实用新型 顶针板 模具 滑动连接 现有装置 板体 导柱 成型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实际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SMC低压模具,该SMC低压模具,包括两组第一码模板,两组所述第一码模板的顶部均开设有三组圆形通孔,两组所述第一码模板的圆形通孔处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柱,所述第一支撑柱在远离第一码模板的一端套设有底板,所述底板的板体开设有九组圆形通孔,所述底板的圆形通孔处与第一支撑柱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柱的顶端固定连接有B板,所述B板的左右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放导柱,所述B板与底板之间设有顶针板,所述顶针板的顶部开设有圆形通孔。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相较于现有装置而言可以使得装置具备温度控制准确,质量可靠,模具精度较高,成型率高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制造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SMC低压模具。
背景技术
对SMC汽车模具结构的设计,不仅要依据SMC制品的使用质量要求,承受载荷的工作状况来决定制品形状结构,而且也要依据模压生产的实际,对过程中每个程序、每个影响因素进行必要的分析、权衡,使所确定的制品结构符合模压制造的工艺要求。SMC模具结构对以后生产过程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模具的设计难易和模压过程中的工艺条件的实施。理想的模制品结构,应能很方便地设计和制造成型模具,并能顺利地制造出优质的SMC模压制品。因此,在决定制品外部结构时,应在满足使用质量的前提下,尽量使其简单规则。在进行SMC模压制品的设计时,应充分注意到制品外形对工艺性的影响。SMC模具是SMC模压制品设计的基础环节,其主要包括温度、压力、时间三个因素。模压温度确定了模具向模腔内物料的传热条件,对物料的熔融、流动和固化进程有决定性的影响。模压压力在模压成型过程中的作用,是使模具紧密闭合并使物料增密,以及促进熔料流动和平衡模腔内低分子物挥发所产生的压力。模压时间是模具开启之间,物料在模内受热固化的时间,模压时间在成型过程中的作用主要是使获得模腔形状的成型物有足够的时间完成固化,固化是指热固性塑料成型时体型结构的形成过程。
SMC低压模具的结构设计:关键技术之凸模与凹模配合结构形式,典型的包括溢式压缩模,不溢式结构和半溢式结构。溢式压缩模,其凸、凹模无配合,凸、凹模接触面应光滑平整,但不宜太大,设计成宽3~5mm环形面,但这样环形面易损。不溢式结构其凸凹模配合间隙与配合高度要适当,太小则排气困难,凸、凹模易擦伤,太大则溢料严重,飞边难去除。半溢式结构其因带有水平挤压面,挤压面宽度不应太小,为使余压全部由挤压面承受,必须设承压块,SMC材料的模压成型工艺必须满足产品的外观质量、力学性能与高效的生产率。SMC材料中主要的成分为不饱和树脂,模压成型温度在160℃-165℃之间,高低温度必须在5℃以内,保证制品的受热均匀才能保证制品的外观质量与力学性能达到要求。目前热压模具大部分都是采用电加热与油加热二种模式,因汽车产品形状相对复杂,电加热装置不能很好的跟随产品形状排布,故不能保证模具温度控制在5℃以内。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SMC低压模具,具备温度控制准确,质量可靠,模具精度较高,成型率高等优点,解决了现有装置温度控制不理想,模具质量低,模具精度误差大,以及成型率低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现有装置温度控制不理想,模具质量低,模具精度误差大,以及成型率低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SMC低压模具,包括两组第一码模板,两组所述第一码模板的顶部均开设有三组圆形通孔,两组所述第一码模板的圆形通孔处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柱,所述第一支撑柱在远离第一码模板的一端套设有底板,所述底板的板体开设有九组圆形通孔,所述底板的圆形通孔处与第一支撑柱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柱的顶端固定连接有B板,所述B板的左右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放导柱,所述B板与底板之间设有顶针板,所述顶针板的顶部开设有圆形通孔,所述顶针板的圆形通孔与第一支撑柱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B板的正面与背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放导柱,所述第二放导柱的直径与第一放导柱相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市银宝山新模塑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武汉市银宝山新模塑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16401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模具的整体式后打入装置
- 下一篇:一种安全型快速脱模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