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池化成分容及检测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822161945.8 | 申请日: | 2018-12-2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92988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23 |
| 发明(设计)人: | 刘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格瑞赛科新能源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J3/32 | 分类号: | H02J3/32;H02J9/06;G01R31/38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力量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504 | 代理人: | 宋林清 |
| 地址: | 150000 黑龙江省哈***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化成分容 储能单元 锂电池 储能蓄电池组 检测系统 节约 双向DC/DC变换器 上位机控制系统 交流输入开关 直流输出开关 本实用新型 充放电过程 电池开关 电力储能 峰谷电价 核心技术 技术结合 绿色环保 能量互换 生产费用 事故照明 系统集成 削峰填谷 中位机 检测 厂区 分容 化成 失电 应急 能源 交流 生产 | ||
一种电池化成分容及检测系统,包括厂区负荷、应急负荷及事故照明、储能单元、电池化成分容检测单元、中位机控制单元、上位机控制系统;所述储能单元包括:交流输入开关、直流输出开关、电池开关、双向AC/DC变换器、储能蓄电池组、DC母线I;本实用新型采用电力储能技术结合双向DC/DC变换器为核心技术,设计成锂电池和锂电池之间能量互换的系统集成方案,完成锂电池化成、分容及检测所需要的充放电过程,该系统绿色环保、节约能源85%以上,可以利用储能单元实现电能峰谷电价的削峰填谷策略,真正做到既节约电能又节约生产费用的日常投入,同时设有储能蓄电池组,有一定的备电时间,交流失电在一段时间内不会对生产造成任何影响,进一步降低废品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生产制造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尤其是涉及用于结合电力储能及能量互换原理完成动力电池的化成分容以及评估检测的一种电池化成分容及检测系统。
背景技术
电池生产制造技术包括前端的极片的制作、中端电芯的制作、后端的激活检测电池组装等工序,电池的化成、分容及检测均属于电池生产后端制造技术,需要利用电能完成电池充放电的过程,其:化成是通过电能把电池内部进行激活,分容是对已激活过的电池进行满负荷的充放电循环过程,检测需要对出厂的成品,包括梯次利用的动力电池进一步充放电循环过程。
目前动力电池生产企业在化成、分容及检测系统方面主要分能耗型和回馈型两种,能耗型使用电阻转化成热量耗掉,这部分能量不仅没有利用上,而且还会使环境空间温度急剧上升而增加了降温设备的投入,耗电量也随之上升。回馈型通常采用的技术为充电过程利用交流电提供能量来源,放电过程则是通过将直流逆变成交流回馈至电网的方式节约大约40%左右的能量,但是回馈型需要依赖电网政策,节约的能源得不到很好的利用;另外,在生产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交流失电、事故跳闸等故障,因为电池生产的充放电能量需求很大,在电池分容检测过程中的交流事故一般不会造成大的影响,事故恢复后接续原来的工步运行即可,而在化成阶段如果出现交流事故势必会影响 SEI膜的形成,使生产出来的电池内阻、循环寿命、日历寿命都会受到影响,严重的话可能会产生一批废品。
鉴于上述的缺点,现有技术人员在这样的类似领域在研究开发。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和问题,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池化成分容及检测系统,采用电力储能技术,结合以双向DC/DC模块为核心技术,实现锂电池和锂电池之间,完成高效节能的能量互换的电池化成分容及检测系统。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池化成分容及检测系统,包括厂区负荷、应急负荷及事故照明、储能单元、电池化成分容检测单元、中位机控制单元、上位机控制系统;
所述储能单元包括:交流输入开关、直流输出开关、电池开关、双向AC/DC变换器、储能蓄电池组、DC母线I;
电池化成分容检测单元包括:I级双向DC/DC变换器、DC母线 II、II级双向DC/DC变换器、电池;
中位机控制单元包括至少一只中位机控制装置;
所述储能单元交流输入开关输入端连接交流电网,储能单元交流输入开关输出端连接厂区负荷和至少一组双向AC/DC变换器,双向 AC/DC变换器正向输出端分别通过直流输出开关连接电池开关、DC 母线I、应急负荷及事故照明,电池开关接储能蓄电池组,所述DC 母线I至少连接一只I级双向DC/DC变换器的正向输入端,I级双向 DC/DC变换器正向输出端至少连接两只II级双向DC/DC变换器,每只II级双向DC/DC变换器通过DC母线II连接一组待测的电池;
所述电池化成分容检测单元通过CAN总线连接至中位机控制单元,中位机控制单元通过以太网连接至上位机控制系统,接收上位机控制系统的指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格瑞赛科新能源有限公司,未经哈尔滨格瑞赛科新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16194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三相不平衡治理装置
- 下一篇:一种光伏并网专用接入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