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颌骨骨折临时固定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22157630.6 | 申请日: | 2018-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92532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16 |
发明(设计)人: | 宗兆文;杨磊;陈思旭;秦昊;杨家治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F5/05 | 分类号: | A61F5/05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李欧 |
地址: | 400038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颌骨固定 颈部固定 本实用新型 临时固定器 颌骨骨折 上颌骨 下颌骨 底端 医疗器械技术 上颌托盘 水平焊接 下颌托盘 圆管状 倒立 横杆 铰接 外壁 支杆 急救 痛苦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颌骨骨折临时固定器,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包括呈圆管状的颈部固定件和安装在颈部固定件上方的颌骨固定件,所述颌骨固定件与颈部固定件之间安装有倒立的U形支架,所述颌骨固定件包括调节座,安装在调节座底端、与下颌骨形状相同的下颌托盘,以及安装在调节座顶端、与上颌骨形状相同的上颌托盘,所述调节座水平焊接在U形支架的横杆上,所述U形支架的两根支杆的底端均铰接在颌骨固定件的外壁上。本实用新型能够只针对上颌骨或下颌骨固定,也可以对二者同时固定,不增加患者的痛苦,操作的过程快速,非常适合急救中的颌骨固定。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骨科固定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颌骨骨折临时固定器。
背景技术
在外伤的急救中存在这样的情况,上颌骨骨折时,容易向下坠,口腔的器官向下方移动,影响呼吸,下颌骨骨折时,容易向后移动,在肌肉的牵拉作用下舌头后缀,阻塞气管,造成呼吸困难,产生窒息。现有的技术中,对颌骨骨折的处理为穿刺固定,这种方式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而且操作复杂,一般只针对上颌或下颌的单一固定,处理不灵活,适用范围较窄。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颌骨骨折临时固定器,可以只针对上颌骨或下颌骨固定,也可以对二者同时固定,减少患者的痛苦,操作的过程快速,非常适合急救中的颌骨固定。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手段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颌骨骨折临时固定器,包括呈圆管状的颈部固定件和安装在颈部固定件上方的颌骨固定件,所述颌骨固定件与颈部固定件之间安装有倒立的U形支架,所述颌骨固定件包括调节座,安装在调节座底端、与下颌骨形状相同的下颌托盘,以及安装在调节座顶端、与上颌骨形状相同的上颌托盘,所述调节座水平焊接在U形支架的横杆上,所述U形支架的两根支杆的底端均铰接在颌骨固定件的外壁上。
进一步,所述调节座包括与下颌托盘连接的第一调节支架、与上颌托盘连接的第二调节支架,以及安装在第一调节支架和第二调节支架之间的高度调节杆,所述高度调节杆的底端焊接在第一调节支架顶部远离下颌托盘的一端上、顶端与第二调节支架远离上颌托盘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一调节支架远离下颌托盘的侧面焊接在U形支架的横杆上。
进一步,所述第一调节支架包括第一套管和滑动安装在第一套管内的第一伸缩杆,所述第一套管和第一伸缩杆的截面均呈方形,所述第一伸缩杆顶部开设有沿第一伸缩杆长度方向设置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套管顶端于第一凹槽对应位置螺纹连接有第一螺栓,所述第一螺栓的自由端位于第一凹槽内,所述下颌托盘焊接在第一伸缩杆的外端上。
进一步,所述第二调节支架包括第二套管和滑动安装在第二套管内的第二伸缩杆,所述第二套管和第二伸缩杆的截面均呈方形,所述第二伸缩杆顶部开设有沿第二伸缩杆长度方向设置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套管顶端于第二凹槽对应位置螺纹连接有第二螺栓,所述第二螺栓的自由端位于第二凹槽内,所述上颌托盘焊接在第二伸缩杆的外端上,所述第二套管远离上颌托盘的一端开设有U形槽,所述高度调节杆的顶端通过销轴铰接在U形槽内,所述销轴穿过U形槽外壁的一端上螺纹连接有第一松紧帽。
进一步,所述高度调节杆包括第三套管、安装在第三套管底端的固定杆和安装在第三套管顶端的伸缩杆,所述第三套管螺纹连接在固定杆的顶端,所述固定杆的底端焊接在第一套管顶端,所述伸缩杆焊接在第三套管顶端,所述伸缩杆的顶端铰接在U形槽内。
进一步,所述颈部固定件的外壁上于U形支架的两个支杆对应位置安装有安装柱,所述安装柱上设置有限位环,所述U形支架的支杆末端安装有铰接板,所述铰接板套设在位于限位环外侧的安装柱上,所述铰接板的外侧于安装柱上螺接有第二松紧帽。
进一步,所述颈部固定件上与下颌托盘开口相对的侧面上开设有安装口,所述安装口沿颈部固定件轴向通长设置,所述颈部固定件上于安装口的一侧用螺钉安装有魔术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15763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定位的3D打印的肘关节支具
- 下一篇:一种新型颈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