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平台化软包电池模块有效
申请号: | 201822156794.7 | 申请日: | 2018-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972997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03 |
发明(设计)人: | 王鸿亮;李文启;钱昊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海博思创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10 | 分类号: | H01M2/10;H01M10/613;H01M10/625;H01M10/647;H01M10/653;H01M10/6551 |
代理公司: | 11205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文小莉;刘芳<国际申请>=<国际公布>= |
地址: | 100094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软包电芯 固定框架 本实用新型 后盖板组件 前盖板组件 电池模块 软包电池 平台化 铝型材挤压 成组效率 插槽 零部件 一体化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平台化软包电池模块,包括:固定框架、多个软包电芯、前盖板组件和后盖板组件,其中,多个所述软包电芯间隔插设在所述固定框架内,且所述软包电芯的一端抵在所述前盖板组件上,所述软包电芯的另一端抵在所述后盖板组件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平台化软包电池模块,采用带有插槽的一体化铝型材挤压形式的固定框架,简化了电池模块的结构,减少了多余的零部件数量,提高了电池模块的成组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平台化软包电池模块。
背景技术
随着动力电池系统相关标准和规范的制定,市场对动力电池系统的能量密度要求越来越高,2017年工信部发布《中国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2020年电池能量密度要达到300Wh/kg,系统比能量力争达到260Wh/kg,这是一个产品指标,也是努力的方向。在2018年的装车数据中,电池系统的能量密度较2017年有明显提升,纯电动乘用车能量密度从107.6Wh/kg升高到118.8Wh/kg,提升幅度达到10.37%,并且受到单体能量密度的快速提升以及成组技术进步的影响,2015-2018年电池系统的能量密度的提升幅度越来越大,在补贴金额与电池系统能量密度挂钩的压力之下,国内动力企业都加紧了研发新一代高性能动力电池的步伐。
目前,电池模块中由于软包电芯的单体能量密度比圆柱和方形有更高的提升空间,而且软包电芯的物理结构决定了其不易爆炸,同时软包电芯也是几种电芯结构中散热最好的,然而,电池模块中的软包电芯对模块设计要求较高,安全性不易把控,电池的结构设计是需要解决的问题。大量数据表明未来模块轻量化是向着大模块和平台化标准模块发展方向的,平台化电池模块的优势在于花费最小的开发成本,实现跨平台的应用,突破不同车型设计的限制,而大模块不具有这方面的优势,因此,平台化电池模块成为研究的主流。
然而,现有的电池模块中,模块固定框架是采用铝板金折弯形式的顶部框架和底部框架拼焊而成,模块内部设有电芯支撑架和导热铝板,不仅使得电池模块固定框架需要焊接,内部的结构复杂、零部件数量较多,同时,也使得电池模块的成本较高且电芯成组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平台化软包电池模块,采用带有插槽的一体化铝型材固定框架来固定软包电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电池模块的固定架需要焊接且零部件较多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平台化软包电池模块,包括:固定框架、多个软包电芯、前盖板组件和后盖板组件,其中,多个所述软包电芯间隔插设在所述固定框架内,且所述软包电芯的一端抵在所述前盖板组件上,所述软包电芯的另一端抵在所述后盖板组件上。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框架的内顶壁和内底壁均设有多个相对的插槽,所述软包电芯插设在所述插槽内,且所述软包电芯的两端从所述固定框架的前后两端向外突出并抵在所述前盖板组件和后盖板组件上。
进一步地,所述前盖板组件包括:前端板、前隔离板和前支撑组件,其中,所述前隔离板位于所述前端板和所述前支撑组件之间,所述前支撑组件盖设在所述固定框架的前端开口,且所述前端板罩设在所述前隔离板和所述前支撑组件上且与所述固定框架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前支撑组件包括:输出铜排、串联铜排、前铜排支撑板和电芯限位板,所述前铜排支撑板的一端与所述电芯限位板连接,所述前铜排支撑板的另一端与所述输出铜排和串联铜排连接;
且所述串联铜排和所述输出铜排平行设置在所述前铜排支撑板的一端,且所述串联铜排位于所述前铜排支撑板的中央,所述输出铜排位于所述串联铜排的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软包电芯还包括:极耳,所述极耳位于所述软包电芯的两端,所述极耳突出所述固定框架外,所述极耳可插设进所述电芯限位板中。
进一步地,所述输出铜排、所述串联铜排、所述前铜排支撑板和所述电芯限位板上设有可供所述极耳插设的插孔,且所述极耳可穿过电芯限位板和所述前铜排支撑板并与所述输出铜排和所述串联铜排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海博思创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海博思创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15679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池盒结构
- 下一篇:一种基于限压稳压管控机构的动力电池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