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表带及运动手表有效
| 申请号: | 201822156465.2 | 申请日: | 2018-12-2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991517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0 |
| 发明(设计)人: | 陈睿思;欧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爱国者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44C5/00 | 分类号: | A44C5/00 |
| 代理公司: | 11002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莹;吴欢燕 |
| 地址: | 100161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表带 运动手表 弹性部 本实用新型 一体连接 可拉伸结构 弹性结构 感测元件 心率测量 形变功能 压力接触 张紧状态 手腕 皮肤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涉及运动手表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表带及运动手表,一体连接而成的第一表带体和第二表带体,第二表带体包括弹性部,弹性部为可拉伸结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表带及运动手表,包括第一表带体和第二表带体一体连接的结构,第二表带体包括弹性部。在表带上形成弹性结构,使表带具有形变功能,根据手腕变化,使表带始终保持在张紧状态,保证感测元件与皮肤的压力接触,心率测量更加精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运动手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表带及运动手表。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运动手表,通过佩戴于人体手腕上,实现对人体运动数据的监测。由于人体的皮肤、骨骼、肉、脂肪等对光的反射是固定值,而人体组织中的毛细血管和动脉静脉由于脉搏容积不停的变大变小,对光的反射是波动值,因此通过监测可见光(例如绿光)在人体组织中的被反射情况,便可获得人体心率数据。而对于采用上述检测光线反射强度的方式获得心率数据的手表,保证心率检测元件能够准确测试心率,是需要保证心率检测元件与人体形成的接触面维持一个较稳定的压力范围。
在现有的这些可穿戴的运动手表中,当其戴于人体手腕上时,通常会出现由于人体体型胖瘦、运动或晃动及佩戴方式等的原因,人体检测部(手背)发生形变,导致压力波动变化,而影响数据检测的准确性。
如图1-3所示,现有技术中的运动手表通过在其后盖设置曲面结构101,手表的心率感测元件设置于曲面结构101的内部,感测元件包括用于发射光线的发光元件和用于接受光线的受光元件,发光元件发射的光线透过曲面结构101后经人体皮肤102反射后由受光元件接收,最后通过检测受光元件接收光线的强度获得人体心率数据。图1中的曲面结构101一方面是为了增加受光元件接收反射光强度,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提供更大的压力强度,保证心率检测元件检测心率数据的稳定性。
但是,由于人体佩戴方式,或体型胖瘦程度的差异,直接影响人体皮肤102与感测元件的曲面透光结构的接触/贴合面积,从而无法保证感测元件的曲面透光结构受到稳定的压力作用范围。图2为在人体手转动/晃动时的曲面结构101与手腕皮肤102的贴合状态,图3为手表表带松弛状态时的曲面结构101与手腕皮肤102的贴合状态,可以看出,在图2和图3中示出的状态下,感测元件与人体形成的光线反射面非常小,人体皮肤102所受的来自手表的压力作用也非常小,无法达到人体心率检测所要求的压强范围。而且存在其他直射光线透过凸面透光部件入射至受光元件,形成干扰的问题。
对此,提供一种应用于运动手表的表带结构,可以有效的改善手表与人体皮肤的贴合效果,保证设置于手表中的心率感测元件更准确的检测获得心率数据。
实用新型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表带及运动手表,解决现有技术中运动手表与皮肤接触时,由于压力波动导致的心率测量不精准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表带,包括:一体连接而成的第一表带体和第二表带体,所述第二表带体包括弹性部,所述弹性部为可拉伸结构。
其中,所述可拉伸结构为多个,且沿所述表带长度方向和/或宽度方向排列设置。
其中,所述弹性部包括设置于沿所述表带长度方向的两侧的弯曲部,且所述弹性部为中间镂空结构。
其中,所述弯曲部为多个,且沿所述表带长度方向和/或宽度方向排列设置。
其中,所述镂空结构的形状呈“工”字型,所述弯曲部向内凹陷;或所述镂空结构的形状呈圆形,所述弯曲部向外突出。
其中,所述第一表带体还设有多个通孔,且相邻所述通孔的间距相等。
其中,所述弹性部为弹性材料制成。
其中,所述弹性部由邵氏硬度75的橡胶制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爱国者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爱国者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15646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