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心血管用吸氧人工呼吸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22142281.0 | 申请日: | 2018-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96456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19 |
发明(设计)人: | 辛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辛伟 |
主分类号: | A61M16/06 | 分类号: | A61M16/06;A61M16/00 |
代理公司: | 32303 苏州凯谦巨邦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丁剑<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国 |
地址: | 274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输气管 嘴罩 吸氧人工呼吸器 心血管 救护 挡壁 软带 人工呼吸 医疗器械技术 捏合 本实用新型 底部活动 无缝贴合 弹簧 漏气 鼻孔 插接 管塞 散气 下压 嘴巴 鼻子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心血管用吸氧人工呼吸器,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该心血管用吸氧人工呼吸器,包括第一嘴罩,所述第一嘴罩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输气管,所述第一嘴罩通过第一输气管与第二输气管插接,所述第二输气管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圆柱,所述第二输气管通过圆柱与软带固定连接,所述软带的远离圆柱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管塞,所述第二输气管的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挡壁,所述第一挡壁的底部活动连接有弹簧。该心血管用吸氧人工呼吸器,通过设置第一嘴罩和第二嘴罩,使其与救护人员和被救护人员的嘴巴无缝贴合,避免人工呼吸时散气,通过设置U型夹,在救护时通过下压第二输气管,使U型夹捏合鼻孔,避免鼻子漏气。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心血管用吸氧人工呼吸器。
背景技术
心内科,即心血管内科,是各级医院大内科为了诊疗心血管血管疾病而设置的一个临床科室,治疗的疾病包括心绞痛、高血压、猝死、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早搏、心律不齐、心肌梗死、心肌病、心肌炎、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心内科病人在发病时常出现休克、呼吸困难的症状,需要医护人员对其进行人工呼吸抢救,传统的人工呼吸采用嘴对嘴的直接式抢救。
目前,现有的人工呼吸器多采用管状的呼吸管,管状的呼吸管容易伤到病人的口腔,而且管状的呼吸管需要患者嘴巴开口较大气体易跑出,不能有效的起到人工呼吸的效果,使用不便,不利于推广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心血管用吸氧人工呼吸器,解决了现有的人工呼吸器多采用管状的呼吸管,管状的呼吸管容易伤到病人的口腔,而且管状的呼吸管需要患者嘴巴开口较大气体易跑出,不能有效的起到人工呼吸的效果,使用不便,不利于推广使用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心血管用吸氧人工呼吸器,包括第一嘴罩,所述第一嘴罩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输气管,所述第一嘴罩通过第一输气管与第二输气管插接,所述第二输气管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圆柱,所述第二输气管通过圆柱与软带固定连接,所述软带的远离圆柱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管塞,所述第二输气管的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挡壁,所述第一挡壁的底部活动连接有弹簧,所述第二输气管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嘴罩,所述第二输气管靠近第二嘴罩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支柱,所述支柱远离第二输气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U型夹,所述第二输气管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软簧,所述第二输气管通过软簧与第三输气管固定连接。
可选的,所述第三输气管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二挡壁,所述第一挡壁通过弹簧与第二挡壁活动连接,所述第三输气管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氧气管,所述第三输气管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口罩。
可选的,所述口罩的一侧设置有散气孔,所述口罩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方孔,所述口罩通过第一方孔与第一绷带活动连接,所述口罩的中部设置有第二方孔,所述口罩通过第二方孔与第二绷带活动连接,所述第一绷带远离口罩的一端与第二绷带活动连接。
可选的,所述第二嘴罩的位置为嘴巴上方,形状与第一嘴罩相同,为椭圆形。
可选的,所述U型夹的位置为鼻子上方,所述散气孔的数量为二个,分布在鼻子的两侧。
可选的,所述第二方孔的数量为二个,位置为口罩的两侧,分别与第二绷带的两端活动连接。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心血管用吸氧人工呼吸器,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辛伟,未经辛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14228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呼吸内科用调解式吸氧面罩
- 下一篇:一种具备保湿保热的吸氧口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