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装配式抗爆卸荷骨架有效
| 申请号: | 201822140797.1 | 申请日: | 2018-12-2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96869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6 |
| 发明(设计)人: | 王永辉;任王军;张伟锋;欧阳科峰;高超;李阅迟;庄铁栓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国防工程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E04H9/04 | 分类号: | E04H9/04;E04B1/24;E04B1/58 |
| 代理公司: | 41112 洛阳市凯旋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韩战涛<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
| 地址: | 471000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方钢管 本实用新型 矩形钢管 下铝合金板 内层骨架 外层骨架 钢环 抗爆 卸荷 上铝合金板 弹性形变 快速装配 平行布置 整体抗弯 两端部 上表面 外骨架 下表面 装配式 平齐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装配式抗爆卸荷骨架,包括外层骨架和内层骨架,外层骨架包括两根方钢管,两根方钢管呈前后平行布置,并且两根方钢管的两端部平齐;内层骨架包括两根矩形钢管,两根矩形钢管位于所述两根方钢管的下方,并且两根矩形钢管与两根方钢管呈前后一一对应;相对应的方钢管与矩形钢管之间连接有若干钢环,在两根方钢管的上表面上覆设有上铝合金板,在两根矩形钢管的下表面上覆设有下铝合金板。本实用新型整体抗弯性能较强,而且,本实用新型的整体重量较轻,能够实现人工快速装配,内、外骨架之间采用钢环,使得本实用新型具有通过弹性形变来达到卸荷的目的,再加上上、下铝合金板,使得本实用新型具有很高的抗爆能力。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工程防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装配式抗爆卸荷骨架。
背景技术
现代高技术战争、高强度、高精度的打击对抗爆结构的防护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装配式抗爆结构的抗力,除了新材料、新结构的研发应用外,提高结构自身抗力的传统方法就是以刚克刚增加结构截面厚度,这样产生的结果是构件单件重量及工事整体的重量增加,重量增加对装配式抗爆结构的运输、机动、组装性能都带来重要影响。
爆炸作用下,土中结构上的荷载与结构因荷载而发生的变形是相互影响的。结构沉降和变形会影响所受荷载的大小,沉降和变形量越大,结构上荷载的减小量越大。当土中压缩波作用于结构时,一方面,在结构表面产生反射,使压力增大;另一方面,结构在压缩波作用下产生运动,又使压力减小。压缩波的作用使结构获得运动速度,降低了结构界面上的反射压力。压缩波作用在结构上的压力,与结构上的拱效应值有关。压缩波在土中传播时,由于结构的存在而使其周围自由场的应力再分配,应力从相对柔性区域向刚性区域转移,在结构上方有土拱形成,土拱能承担部分荷载。对于土中掘开式浅埋结构,拱效应使结构上方与结构水平投影等面积且剪切面延伸至地面的土柱,在动荷载作用下与结构一起运动,此时在土柱周边产生剪应力,剪应力达到最大值时,拱效应最明显。
为提高装配式骨架的抗爆能力,通过综合理论分析、数值计算、原理性试验研究,提出了预控变形的新型抗爆骨架,主要由可以实施预控变形的骨架构件,在结构在承受超过预定动荷载作用时,利用结构构件变形使结构产生运动或沉降,从而增强土与结构相互作用效果,综合发挥材料、构件、结构、介质及其相互作用的抗爆消能潜力,降低动荷载对结构的破坏效应。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装配式抗爆卸荷骨架,该骨架能够对爆炸荷载具有预控变形卸荷,以使得整体工事具有较强的抗爆承载力。
为了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所述的技术方案:
一种装配式抗爆卸荷骨架,包括外层骨架和内层骨架,外层骨架包括两根方钢管,两根方钢管呈前后平行布置,并且两根方钢管的两端部平齐;内层骨架包括两根矩形钢管,两根矩形钢管位于所述两根方钢管的下方,并且两根矩形钢管与两根方钢管呈前后一一对应;相对应的方钢管与矩形钢管之间连接有若干钢环,在两根方钢管的上表面上覆设有上铝合金板,在两根矩形钢管的下表面上覆设有下铝合金板。
进一步地,方钢管与上铝合金板为铆接。
进一步地,矩形钢管与下铝合金板为铆接。
进一步地,矩形钢管的端面尺寸为70mm×50mm,矩形钢管的壁厚为4mm。
进一步地,方钢管的端面尺寸为40mm×40mm,方钢管的壁厚为2.5mm。
进一步地,所述上铝合金板和下铝合金板的厚度为4mm。
进一步地,所述钢环的外径为100mm,钢环的壁厚5mm。
进一步地,在两根矩形钢管之间连接有若干内层横向支撑,若干内层横向支撑沿两根矩形钢管的长度方向间隔均匀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国防工程研究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国防工程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14079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伸缩移动式煤场棚
- 下一篇:一种用于车辆掩蔽的装配式可转移抗爆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