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调节负压值的轻便负压引流器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822138985.0 | 申请日: | 2018-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97137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03 |
发明(设计)人: | 徐梦妤;蔡福满;陈寅;严梦燕;陈文慧;林玲珑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州医科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M1/00 | 分类号: | A61M1/00;A61M25/04 |
代理公司: | 33258 温州名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陈加利<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温州市瓯海***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引流瓶 负压引流瓶 负压 负压调节器 压力差 轻便 气压 本实用新型 标准大气压 负压引流器 瓶盖 弹簧弹力 负压状态 负压表 可调节 引流管 弹簧 减小 负重 零部件 体内 关联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调节负压值的轻便负压引流器组件,包括有负压引流瓶和引流管,引流瓶体内为低于标准大气压的负压状态。负压引流瓶瓶盖上设置有负压调节器与负压表,负压调节器均包括有弹簧和分别于瓶内外气压相关联的零部件。通过弹簧弹力即引流瓶内外压力差,实现对负压引流瓶内气压的精准调节和负压值的显示。本方案利用引流瓶内外压力差从而对引流瓶瓶内负压值进行控制,减小了引流瓶的体积与负重,达到了轻便易携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人体闭式引流的负压引流器组件。
背景技术
负压引流器组件是一类包含有负压引流器与引流管的医用器械,主要用来对术后患者的胸腔或腹腔实施闭式引流。
市面上常见的负压引流器是一个可挤压变形的气筒,通过手动挤压等方式排出气筒内的气体以控制引流瓶内压力值。然而这样的引流瓶不仅其内部气压大小不得而知,也无法精确调节,容易造成引流吸力过大或不足的问题。
而市面上的精密负压引流器虽可以精确调节引流瓶内负压,然而仪器设置复杂,成本颇高。某些负压吸引器上也设置有压力计,然而这些压力计往往造价昂贵且会增加引流瓶的负重。要知,闭式引流用的引流瓶在术后放置时间较长,无端的负重易造成引流瓶跌倒或加重患者携带时的不便。引流器的引流管是通过胶带固定在人体上的,引流器的负重同时也增加了引流管自体内脱出的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调节负压值的轻便负压引流器组件,不仅可以调节引流器的负压值,且轻便灵便,适合携带。
一种可调节负压值的轻便负压引流器组件,包括有负压引流瓶和引流管,所述引流管与所述负压引流瓶相连,所述负压引流瓶包括瓶体和与所述瓶体密封适配的瓶盖,瓶体内为低于标准大气压的负压状态。所述负压引流瓶瓶盖上设置有负压调节器与负压表,所述负压表包括刻度尺和与刻度尺固定相连的负压表弹簧,所述负压表弹簧位于弹簧室中,所述负压表弹簧头端连接有密封片,所述密封片与弹簧室密封适配且可沿所述弹簧室内壁上下移动,所述弹簧室内部与所述负压引流瓶体内负压气体相联通,所述弹簧室外部与外界大气向联通,所述密封片与外界大气相接的一端连接有刻度尺。
所述负压调节器包括调节器本体和安装在所述瓶盖内且与所述瓶盖螺旋配合的调节旋钮,所述调节器本体内设置有调节板,所述调节板将所述调节器本体内腔分割为上腔室与下腔室,所述下腔室与所述负压引流瓶内部气体向联通,所述下腔室中设置有沿所述下腔室内壁上下移动的滑移板, 所述上腔室中设置有调节器弹簧,该调节器弹簧一端与调节板相连,另一端连接调节旋钮,所述调节器弹簧位于拉伸状态且调节板压紧所述滑移板且固定所述滑移板,所述滑移板与所述调节板接触面密封适配。
为完善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刻度尺上沿在负压引流瓶内外气压差最大时与瓶盖上边缘齐平,此时负压表弹簧压缩且弹簧形变量最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调节器弹簧在负压引流瓶内外气压差最大时与瓶盖上边缘齐平,此时调节器弹簧拉伸且弹簧形变量最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引流管上设置有取样口。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引流管上设置有墨菲斯滴管,该滴管上设置有取样口,所述取样口由具备回弹力的柔性密封件密封,注射器针头穿过该密封件从所述滴管中取样。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调节旋钮上设置有标志负压引流瓶内气压大小的刻度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引流管上设置有管身固定架,所述固定架包括有执手件和若干弹性固定槽,所述固定槽与引流管管身卡配。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引流管管身上设置有引流管夹,所述引流管夹包括有夹捏部和空置部,所述管身穿套在所述空置部中则管身内流道开放,所述管身位于所述夹捏部则所述管身发生形变且管身内流道关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州医科大学,未经温州医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13898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次性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袋
- 下一篇:一种新型抽痰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