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油气回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2138622.7 | 申请日: | 2018-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92761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20 |
发明(设计)人: | 杨洪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市房山燕东化工厂 |
主分类号: | B67D7/42 | 分类号: | B67D7/42;B67D7/5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2412***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回收罐 海绵层 回收 油气 油液 静压式液位计 油气回收装置 连通设置 出料管 本实用新型 底部连通 冷凝装置 油液液位 罐本体 进料管 排气管 未冷凝 混入 内壁 取料 液化 监测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工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油气回收装置,包括回收罐,回收罐的顶部连通设置有进料管,回收罐的底部连通设置有出料管,回收罐的底部固定有第一海绵层,第一海绵层的上方设置有用于液化油气的冷凝装置,回收罐的顶部连通设置有排气管,罐本体的内壁于靠近第一海绵层的一端固定有静压式液位计。静压式液位计可对回收罐内回收到的油液液位进行监测,避免回收罐内收集到的油液过低时就打开出料管取料,容易使得出料后的油液中混入大量还未冷凝的油气,使得油气的回收效果下降;第一海绵层能有效避免油气分散并混合到油液中,从而使得回收后的油液更加纯净,使得油气的回收效果更加优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工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油气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所谓油气回收,是指在装卸汽油和给车辆加油的过程中,将挥发的汽油油气收集起来,通过吸收、吸附或冷凝等工艺中的一种或两种方法,或减少油气的污染,或使油气从气态转变为液态,重新变为汽油,达到回收利用的目的。
授权公告号为CN208022695U的中国专利,提出了一种加油灌口油气回收系统,包括设置在油罐口上的回收罩,回收罩上设置有两个密封盖,其中一个密封盖上插入燃油加注管,另一个密封盖上插入蒸汽回收管;蒸汽回收管上设置有气动风机,蒸汽回收管的另一端连接有冷凝器,冷凝器放置在回收罐内;冷凝器的底部设置有积液池,积液池的底部设置有偏置阀门;冷凝器内设置有若个条弯曲的冷凝管,冷凝管内设置有冷却液,相邻的冷凝管之间留有蒸汽通道;回收罩与油罐口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垫。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液化后的油气落入到积液池内后,油液中仍然会混合部分的油气,当油液将要排尽时,继续通过偏置阀门取用油液时,会使得油气与油液一同排出,导致使用到的油液质量下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油气回收优良、油液使用纯净的一种油气回收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油气回收装置,包括回收罐,所述回收罐的顶部连通设置有进料管,所述回收罐的底部连通设置有出料管,所述回收罐的底部连通有所述出料管的一处为所述回收罐底部的最低点,所述回收罐的底部固定有第一海绵层,所述第一海绵层的上方设置有用于液化油气的冷凝装置,所述回收罐的顶部连通设置有排气管,所述回收罐的内壁于靠近所述第一海绵层的一端固定有静压式液位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油气经过进料管进入到回收罐内,经过冷凝吸附装置后被液化,液化后的油液通过重力作用落入到回收罐的底部积蓄起来,而原本混合在油气中的空气被分离出来,通过排气管排出,油液则通过底部的出料管转移出去,便于回收利用;静压式液位计可对回收罐内回收到的油液液位进行监测,避免回收罐内收集到的油液过低时就打开出料管取料,容易使得出料后的油液中混入大量还未冷凝的油气,使得油气的回收效果下降;第一海绵层能有效避免油气分散并混合到油液中,从而使得回收后的油液更加纯净,使得油气的回收效果更加优良。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冷凝吸附装置包括固定在所述第一海绵层上方的冷凝管,所述回收罐外固定有与所述冷凝管连通设置的冷凝罐,所述冷凝罐内设置有冷却液。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冷却液在冷凝管与冷凝罐之间循环,通过冷凝管与油气之间的接触,使得回收罐内的温度下降,加速油气的液化,提高回收工作效率。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回收罐内于所述冷凝管的上方卡接设置有吸附桶,所述吸附桶内填充有活性炭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油气通过活性炭层时,油气组分被吸附在活性炭表面,从而实现油气与空气的分离。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回收罐的内壁固定有用于托住所述吸附桶的卡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吸附桶搁置在卡板的上端面,设备使用一定年限后,活性炭层的吸附活性会降低,可将吸附桶进行拆卸并更换,减少维护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市房山燕东化工厂,未经北京市房山燕东化工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13862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