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鱼塘底部排污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2136742.3 | 申请日: | 2018-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93000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27 |
发明(设计)人: | 杨永刚;涂文俊;闫市娜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润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K63/04 | 分类号: | A01K63/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627 广东省广州市天***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械密封环 鱼塘 污泥 本实用新型 排污系统 转筒外壁 抽吸泵 伸缩杆 转筒 转动 电动液压杆 数量设置 污泥排放 转筒内腔 罐内腔 搅拌杆 搅拌轴 驱动室 室内腔 体内腔 排放 抽吸 外壁 软化 轴承 残留 驱动 水源 配合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鱼塘底部排污系统,包括鱼塘本体,所述鱼塘本体内腔底部设有积污罐,所述积污罐底部设有第一驱动室,所述第一驱动室内腔设有电动液压杆;所述积污罐内腔设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外壁套设有转筒,所述转筒内腔顶部和底部均嵌设有第一机械密封环,所述第一机械密封环的数量设置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机械密封环之间设有轴承,所述转筒外壁上设有搅拌杆。本实用新型通过利用转筒外壁上的搅拌轴随着转筒的转动而转动并对积污罐内的污泥进行搅拌,配合着残留在积污罐内的水源使污泥软化,便于抽吸泵对其进行抽吸排放,避免出现抽吸泵功率不够无法对污泥进行有效排放的问题,提高了污泥排放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排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鱼塘底部排污系统。
背景技术
鱼塘养殖是指利用人工开挖或天然的池塘进行水产经济动植物养殖的一种生产方式,是人们通过苗种和相关的物质投入,干预和调控影响养殖动物生长的环境条件,以期获得最大产出的复杂的系统活动。鱼塘养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种水产养殖方式,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在长期养殖过程中,鱼塘中含有大量鱼类排泄物,使鱼塘的养殖水比较脏,需要定时清理,现有技术为通过设置排污井对鱼塘底部的污泥进行排放,但是这种方式在进行具体应用时,会出现鱼塘底部污泥堆积过多,污泥堆积在一起,难以排放的现象,此时,排污井的排污效率低,效果差,难以满足鱼塘排污的要求。
因此,发明一种鱼塘底部排污系统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鱼塘底部排污系统,通过设置密封压板,利用电动液压杆带动伸缩杆移动,使伸缩杆顶端的密封压板压合在污泥引流管内部,配合着密封圈在积污罐内形成一个相对密封的环境,利用控制台上的按压式开关控制驱动电机和抽吸泵工作,驱动电机转动,通过旋转轴和安装在旋转轴底端的第二齿轮带动与第二齿轮啮合的第一齿轮转动,由于转筒内壁设置轴承和第一机械密封环和伸缩杆活动连接,第一齿轮带动转筒在伸缩杆的外壁上转动,转筒外壁上的搅拌轴随着转筒的转动而转动并对积污罐内的污泥进行搅拌,配合着残留在积污罐内的水源使污泥软化,便于抽吸泵对其进行抽吸排放,避免出现抽吸泵功率不够无法对污泥进行有效排放的问题,提高了污泥排放的效果,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鱼塘底部排污系统,包括鱼塘本体,所述鱼塘本体内腔底部设有积污罐,所述积污罐底部设有第一驱动室,所述第一驱动室内腔设有电动液压杆;
所述积污罐内腔设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外壁套设有转筒,所述转筒内腔顶部和底部均嵌设有第一机械密封环,所述第一机械密封环的数量设置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机械密封环之间设有轴承,所述转筒外壁上设有搅拌杆,所述搅拌杆顶部设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一侧设有第二齿轮,所述转筒底部设有第二机械密封环;
所述转筒顶部设有密封压板,所述密封压板内部开设有第二驱动室,所述第二驱动室内腔设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底部设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轴外部套设有第三机械密封环,所述密封压板外壁设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压板顶部设有过滤网;
所述积污罐顶端设有污泥引流管,所述积污罐一侧设有排污管;
所述鱼塘本体一侧设有排污井,所述排污井内腔底部设有抽吸泵,所述抽吸泵顶部设有连接管,所述排污井一侧设有控制台,所述控制台上设有多个按压式开关,多个所述按压式开关的输出端分别与电动液压杆、驱动电机和抽吸泵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机械密封嵌设于积污罐的底壁上,所述电动液压杆顶端贯穿第二机械密封环延伸至积污罐的内腔且与伸缩杆底端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污泥引流管底部与积污罐顶部连接以及顶部与鱼塘本体底部连接,所述污泥引流管顶端的内径大于底端的内径,所述过滤网顶部与密封压板连接以及底部与鱼塘本体底部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润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广州润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13674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人工鳗鱼养殖池均匀增氧装置
- 下一篇:一种森林鱼池的水循环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