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热力站用热能动力循环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2136680.6 | 申请日: | 2018-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92123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6 |
发明(设计)人: | 高庆禹;温泉;林旭;赵睿;李晶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晶 |
主分类号: | F01K27/00 | 分类号: | F01K27/00;F01K13/00;F01K21/00 |
代理公司: | 苏州凯谦巨邦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03 | 代理人: | 丁剑 |
地址: | 154100 黑龙江省***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热能动力 动力仓 循环装置 传导箱 热力站 底垫板 加压舱 本实用新型 表面贯穿 传热能力 内部固定 循环技术 引进装置 储热箱 接气管 冷凝管 热能源 上表面 外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热力站用热能动力循环装置,涉及热能动力循环技术领域,该热力站用热能动力循环装置,包括底垫板,所述底垫板上表面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动力仓,所述动力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动力炉,所述动力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加压舱,所述加压舱的表面贯穿有接气管,所述底垫板靠近动力仓的一侧设置有传导箱。该热力站用热能动力循环装置,通过设置传导箱,传导箱的设置能够使得该装置对动力仓所带来的热能进行收集,在传导箱自身的引导下,引进装置外部,通过储热箱的设置方便了对热能源收集,并且能够使得热能的输送更加方便有效率,在与冷凝管的作用下,使得该装置的整体适用能力得到强化,并且使该装置具有更加有效的传热能力。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能动力循环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热力站用热能动力循环装置。
背景技术
能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纵观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人类文明的每一次重大进步都伴随着能源的改进和更替。能源的开发利用极大地推进了世界经济和人类社会的发展。但随着能源的不断被开发消耗,石油、煤矿、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能源逐步缩紧,能源的节约和循环利用逐步被重视。当前我国的能源战略的基本内容是:坚持节约优先、立足国内、多元发展、依靠科技、保护环境、加强国际互利合作,努力构筑稳定、经济、清洁、安全的能源供应体系,以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现阶段,大多数企业由于余能排除量大,在余热的利用上,主要还需依靠上述第一类热能发电设备,通过涡轮机将热能转化成机械能,再将机械能转化成电能。现有的该类热能发电设备主要包括循环工质、集热装置、气化装置、涡轮机、发电机和冷凝装置;工作时,循环工质在循环管道中首先通过气化装置,将工质气化并推动涡轮机旋转,涡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气化后的工质在通过涡轮机时,对外做功,温度及气压会降低,并通过冷凝装置冷却成液态工质。
目前,现有的用于热力站用热能循环装置,在使用时有着效率低下,收集热能效果不理想,使用时对热能的利用效果不佳,结构连贯性不强,使用不便,不利于推广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热力站用热能动力循环装置,解决了现有的用于热力站用热能循环装置,在使用时有着效率低下,收集热能效果不理想,使用时对热能的利用效果不佳,结构连贯性不强,使用不便,不利于推广使用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热力站用热能动力循环装置,所述底垫板上表面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动力仓,所述动力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动力炉,所述动力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加压舱,所述加压舱的表面贯穿有接气管,所述底垫板靠近动力仓的一侧设置有传导箱,所述传导箱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分隔板,所述传导箱的表面位于分隔板的下方开设有冷凝管,所述冷凝管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加气仓,所述加气仓的背面固定连接有储热箱;
所述传导箱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稳定柱,所述稳定柱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通管,所述连通管的一侧设置有蒸发仓,所述蒸发仓的内部设置有蓄水池,所述蓄水池的顶部插接有传热管,所述传热管的顶部设置有螺杆控制阀。
可选的,所述传导箱的背面开设有热能输出口,所述热能输出口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法兰接合盘。
可选的,所述加压舱的背面设置有加压气泵,所述加压气泵的一侧与接气管固定连接,所述加压气泵的一侧贯穿传导箱与加气仓的表面固定连接。
可选的,所述传导箱上表面的一侧开设有温度测量器,所述温度测量器的外表面设置有防水护套,所述冷凝管的一侧设置有连接线,所述连接线的一端贯穿传导箱的一侧并延伸至传导箱的外部外接于配电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晶,未经李晶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13668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废气余热利用系统
- 下一篇:离心空压机余热回收发电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