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右悬置软垫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822134289.2 | 申请日: | 2018-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92408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13 |
发明(设计)人: | 刘昌东;凌青海;朱海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小康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K5/12 | 分类号: | B60K5/12 |
代理公司: | 北京海虹嘉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9 | 代理人: | 吕小琴 |
地址: | 400033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悬置软垫组件 车身连接孔 车身连接支架 本实用新型 车身制造 动力总成 加强套管 连接支架 轴向滑动 断裂的 车身 变形 延伸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右悬置软垫组件,包括连接成一体的车身连接支架和动力总成连接支架,所述车身连接支架设置有车身连接孔,所述车身连接孔内设置有以可沿轴向滑动且两端均延伸至车身连接孔外的加强套管。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右悬置软垫组件,能够提高右悬置软垫组件的安装可靠性,有效防止因为车身制造误差造成的右悬置软垫组件与车身存在间隙而导致安装变形、应力过大断裂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右悬置软垫组件。
背景技术
右悬置软垫组件位于动力总成的右侧,起连接和固定动力总成的作用,同时隔离动力总成和车身之间的震动传递的作用,右悬置软垫组件一般采用铸铝件并通过螺栓安装孔与车身连接,这种直接通过螺栓安装孔连接的结构,其安装孔与车身存在竖直方向的间隙误差,在整车悬置装配过程中,经常出现右悬置软垫组件受到变形应力,使用中断裂的情况。
因此,为解决以上问题,需要一种右悬置软垫组件,能够提高右悬置软垫组件的安装可靠性,有效防止因为车身制造误差造成的右悬置软垫组件与车身存在间隙而导致安装变形、应力过大断裂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右悬置软垫组件,能够提高右悬置软垫组件的安装可靠性,有效防止因为车身制造误差造成的右悬置软垫组件与车身存在间隙而导致安装变形、应力过大断裂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右悬置软垫组件,包括连接成一体的车身连接支架和动力总成连接支架,所述车身连接支架设置有车身连接孔,所述车身连接孔内设置有以可沿轴向滑动且两端均延伸至车身连接孔外的加强套管。
进一步的,所述车身连接孔为圆孔,所述加强套管为与圆孔配合的调节衬套。
进一步的,所述调节衬套顶端设置有沿径向延伸形成的衬套凸台。
进一步的,所述调节衬套采用碳素结构钢。
进一步的,所述车身连接支架包括用于与车身连接的车身连接部和用于与动力总成连接支架连接并具有隔振功能的软垫组件;所述车身连接部包括支撑板和加强凸台,所述支撑板一端与软垫组件连接且另一端与加强凸台连接,所述车身连接孔设置在加强凸台内。
进一步的,所述软垫组件包括软垫安装架、软垫主体、软垫内骨架、流道盖板、解耦膜、油腔橡胶套、紧固板,所述软垫主体设置在软垫安装架内,所述软垫主体的上部形成用于与动力总成连接支架连接的安装槽,下部通过软垫内骨架设置在软垫安装架内且形成用于容纳油液的内腔,所述解耦膜设置在内腔内,并通过流道盖板压紧于软垫安装架,所述油腔橡胶套通过紧固板压紧于软垫安装架的底部。
进一步的,所述动力总成连接支架一端插接在安装槽内,另一端设置有若干轴线平行于车身连接孔的右动力总成连接孔。
进一步的,所述动力总成连接支架与安装槽之间设置有软垫内衬套。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板呈三角形状,由软垫组件向加强凸台方向宽度逐渐减小。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板上沿纵向间隔设置有若干条加强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右悬置软垫组件,动力总成连接支架通过螺栓和动力总成连接,车身连接支架通过螺栓与车身连接,在整车悬置装配过程中,连接车身与车身连接支架的螺栓固定在加强套管中,螺栓上的力全部作用于加强套管,有效防止因为车身制造误差造成的车身与车身连接支架存在间隙而导致安装变形、应力过大断裂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2为图1的A-A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小康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小康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13428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适于新能源汽车的蓄电池安装装置
- 下一篇:单电机油电混合动力传动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