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无人机内减震支架有效
申请号: | 201822134229.0 | 申请日: | 2018-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076999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6 |
发明(设计)人: | 刘志军;耿东亮;郭博文;吕帅;林劲;王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博鹰通航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F15/02 | 分类号: | F16F15/02;F16F15/08;B64D4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96 北京市海淀区中***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人机 减震 支架 | ||
一种无人机内减震支架,由减震台、减震球(3)、限位柱(4)三个部分组成,所述减震台分为上减震台(1)和下减震台(2),所述上减震台(1)安装惯导传感器,所述下减震台(2)设置有所述减震球(3)和所述限位柱(4),所述下减震台(2)与无人机的机架或飞控主板刚性固连,所述减震球(3)把所述上减震台(1)和所述下减震台(2)连接在一起,所述限位柱(4)与所述上减震台(1)间隙配合。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支架,尤其是一种无人机内减震支架。
背景技术
传统减震为海绵减震时,主要材质为EPDM,其在生产加工时由于原材料配方比例误差,气候温度差异,湿度变化,工艺过程,以及加工设备和人员差异等,轻微的变化都会导致一致性较差。在适应性上由于飞机电机、螺旋桨、机身材质、外部载荷、外界温度以及飞机的结构等也导致适用性不同,不能对市面上常见的各种通用机型比较完美的适配,通过大量的飞行样本实验记录分析,在飞行时电机及螺旋桨在工作时产生的共振无法完全有效的滤除。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通过大量的矢量分析和试制成品试飞测试,使用减震球实现了惯性传感器的减震,通过限位柱和孔适当的配合间隙,抑制惯导器传感器采集到错误的数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无人机内减震支架,由减震台、减震球(3)、限位柱(4)三个部分组成,所述减震台分为上减震台(1)和下减震台(2),所述上减震台(1)安装惯导传感器,所述下减震台(2)设置有所述减震球(3)和所述限位柱(4),所述下减震台(2)与无人机的机架或飞控主板刚性固连,所述减震球(3)把所述上减震台(1)和所述下减震台(2)连接在一起,所述限位柱(4)与所述上减震台(1)间隙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模块化设计便于安装管理;
(2)本实用新型减震球的连接结构,安装方便简单,材料使用硅橡胶材料,吸震效果好;
(3)本实用新型的限位柱横向位移,保证飞行时飞机的姿态调整,晃动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减震台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减震球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限位柱结构图。
图中,1:上减震台;2:下减震台;3:减震球; 4:限位柱 ;1.1:限位孔;1.2:上固定连接孔;1.3:上减震球固定孔 ;2.1:限位柱固定孔 ;2.2:下固定连接孔;2.3:下减震球固定孔;3.1:第一凹槽 ;3.2:第二凹槽;3.3: 第三凹槽;3.4:第四凹槽 ;4.1:限位段;4.2:固定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考图1-5所示,一种无人机内减震支架,由减震台、减震球(3)、限位柱(4)三个部分组成,所述减震台分为上减震台(1)和下减震台(2),所述上减震台(1)安装惯导传感器,所述下减震台(2)设置有所述减震球(3)和所述限位柱(4),所述下减震台(2)与无人机的机架或飞控主板刚性固连,所述减震球(3)把所述上减震台(1)和所述下减震台(2)连接在一起,所述限位柱(4)与所述上减震台(1)间隙配合。
其中,所述限位柱(4)刚性连接到无人机的机架或飞控主板上。
该设计为模块化的设计便于安装及管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博鹰通航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博鹰通航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13422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携式杂粮计量装置
- 下一篇:一种可运用于大功率光源的控制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