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致变色玻璃制造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2131821.5 | 申请日: | 2018-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94713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08 |
发明(设计)人: | 卢伟贤;黄鲲鹏;林文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香港生产力促进局 |
主分类号: | G02F1/153 | 分类号: | G02F1/153;G02F1/1523;C03C17/34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8 | 代理人: | 张瑾 |
地址: | 中国香港九*** | 国省代码: | 中国香港;8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前驱体溶液 化学浴 电致变色玻璃 化学沉积 夹具 掺杂溶液容器 本实用新型 旋转涂布 制造装置 铝离子 生产制造工艺 搅拌加热器 依次设置 组装单元 温控器 内插 融合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致变色玻璃制造装置,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旋转涂布单元、第一化学沉积单元、第二化学沉积单元、第二旋转涂布单元及组装单元;其中,所述第一化学沉积单元包括通过前驱体溶液容器、化学浴反应容器及铝离子掺杂溶液容器,所述前驱体溶液容器与化学浴反应容器相连,所述前驱体溶液容器与铝离子掺杂溶液容器相连,所述前驱体溶液容器内插设有温控器,所述前驱体溶液容器的下方设置有搅拌加热器,所述化学浴反应容器上设有第一夹具;所述第二化学沉积单元包括化学浴反应容器,所述化学浴反应容器上设有第二夹具。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可融合目前电致变色玻璃的生产制造工艺,以提高电致变色玻璃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致变色玻璃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致变色玻璃制造装置。
背景技术
电致变色玻璃是指在电流或电场的作用下,能够对光的透过率和反射率陈胜可逆调节的功能玻璃。电致变色玻璃因其具有可见光透射率可调节、颜色可连续变化,以及实现透明与不透明连续调节的智能功能,在使用方面操作简单以及能够改善自然光照射强度、防窥视等特点。
图8是现有技术中电致变色玻璃的典型横截面的示意图。电致变色玻璃两端的电极为透明导电层,通常是会使用氧化铟锡这种透明导电材料,电致变色层和离子储存层以薄膜的形式沉积在两端的透明导电层上,离子导电电解层夹杂在电致变色层和离子储存层间作为离子传导的媒介。当施加电压于电致变色玻璃的两极上时,将电荷引导入电致变色层中,引起电致变色材料在可见光范围内的吸收变化而改变变色玻璃的对可见光的穿透度。因此,电致变色玻璃通过在电场作用下具有光吸收透过的可调节性,可选择性地吸收外界的热辐射,减少办公大楼和民用住宅在夏季保持凉爽和冬季保持温暖而必须消耗的大量能源,是节能建筑材料的一个发展方向。电致变色玻璃应用于建筑物的好处之一是,通过控制光量,它可以更有效地利用阳光,从而减少照明费用。且电致变色技术的智能玻璃也能应用在汽车的节能和控制眩光,根据外来光的强度调节反射光的强度,达到防眩目的作用,使驾驶更加安全。利用电致变色玻璃的功能可以减少车辆的能源使用量,有利于汽车零部件制造业和绿色产业的发展。
但是,目前的电致色玻璃制造工艺涉及真空工艺(即溅射和热蒸发工序、脉冲激光沉积)及相应的装置,因此目前电致变色玻璃的主要问题是生产成本。电致变色玻璃的单价昂贵(约为100-1000美元/平方米)。电致变色层一般采用氧化钨(WO3),其电致变色特性和耐久性取决于结晶度,膜的均匀性和表面形态。常见的热蒸发氧化钨薄膜的电致变色性能会在10000次变色和退色后迅速下降,同时利用真空工艺无法沉积具有良好结晶性的氧化钨薄膜,导致电致变色层的电荷容量,可逆性和稳定性降低。缺乏易于制造,耐用,低成本的生产程序阻碍了电致变色玻璃的广泛使用。
因此,研制出一种能够解决上述性能问题的电致变色玻璃制造装置非常有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致变色玻璃制造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致变色玻璃制造装置,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旋转涂布单元、第一化学沉积单元、第二化学沉积单元、第二旋转涂布单元及组装单元;其中,所述第一化学沉积单元包括通过前驱体溶液容器、化学浴反应容器及铝离子掺杂溶液容器,所述前驱体溶液容器与化学浴反应容器通过第一管道相连,所述第一管道上设有蠕动泵,所述前驱体溶液容器与铝离子掺杂溶液容器通过第二管道相连,所述第二管道上设有计量泵,所述前驱体溶液容器内插设有用于控制前驱体溶液温度的温控器,所述前驱体溶液容器的下方设置有搅拌加热器,所述化学浴反应容器上设有用于夹持玻璃的第一夹具;所述第二化学沉积单元包括化学浴反应容器,所述化学浴反应容器上设有用于夹持玻璃的第二夹具。
进一步地,其中所述第一旋转涂布单元为用于沉积氧化铝种子层的旋转涂布机。
进一步地,其中所述第一旋转涂布单元上设有多个用于夹设玻璃的第一夹持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香港生产力促进局,未经香港生产力促进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13182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