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监测空气中有害生物因子浓度的监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2129973.1 | 申请日: | 2018-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95135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18 |
发明(设计)人: | 杜伟;黄彬;周朝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天龙经纬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15/06 | 分类号: | G01N15/06;G01N21/49;G01N21/64 |
代理公司: | 昆明正原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53100 | 代理人: | 罗继元;陈左 |
地址: | 650000 云南省昆明市***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械接口 光电信号处理单元 散射光接收 监测腔体 监测装置 生物因子 进气口 荧光接收单元 光电传感器 激光单元 通信单元 放大板 排气口 壳体 监测 气体输送单元 本实用新型 单元设置 电气接口 电源单元 荧光接收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监测空气中有害生物因子浓度的监测装置,旨在提供一种体积小的用于监测空气中有害生物因子浓度的监测装置。它包括壳体、监测腔体、光电信号处理单元、控制单元、激光单元、电源单元、气体输送单元、通信单元、电气接口、第一机械接口、第二机械接口、第三机械接口、进气口、排气口;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第一机械接口、第二机械接口、第三机械接口、进气口及排气口;所述光电信号处理单元包括散射光接收单元、荧光接收单元、散射光接收放大板、光电传感器、荧光接收放大板、光电传感器;散射光接收单元设置于监测腔体的前端;荧光接收单元设置于监测腔体的后端;控制单元分别与光电信号处理单元、激光单元及通信单元连接。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监测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监测空气中有害生物因子浓度的监测装置。
背景技术
在国家公共安全领域,针对违禁品携带、恐怖袭击、运输渗漏等,需要对机场、地铁、商场等公共环境的空气进行监测,以确保不被有害生物因子的侵害,能长时间实时在线监测空气中有害生物因子的浓度,并将数据实时上报控制中心的传感器,需求强烈,但国内国际上都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案;根据激光诱导生物荧光技术开发的该类报警器实际应用中存在体积大、笨重,特别易受烟雾、引擎废气等的干扰出现误报等缺点;申请号为201610084385.3的发明公开了一种气溶胶实时监测仪。根据该方案所述,采用了散射光反射镜、荧光反射镜,各反射镜还需要中心开孔,导致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昂,装配难度大,进一步推高了整机的体积和重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体积小、重量轻且制造成本低的用于监测空气中有害生物因子浓度的监测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用于监测空气中有害生物因子浓度的监测装置,包括壳体、监测腔体、光电信号处理单元、控制单元、激光单元、电源单元、气体输送单元、通信单元、电气接口、第一机械接口、第二机械接口、第三机械接口、进气口、排气口;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第一机械接口、第二机械接口、第三机械接口、进气口及排气口;所述光电信号处理单元包括散射光接收单元、荧光接收单元、散射光接收放大板、光电传感器、荧光接收放大板、光电传感器;所述散射光接收单元设置于监测腔体的前端;所述荧光接收单元设置于监测腔体的后端;所述控制单元分别与光电信号处理单元、激光单元及通信单元连接;所述电气接口设置于第一机械接口内,并与通信单元连接;所述电源单元分别与电气接口、控制单元及激光单元连接;
所述监测腔体的上端设置上进气口,所述上进气口上设置有伸入监测腔体内喷流嘴;所述监测腔体的下端设置下排气口,所述下排气口上设置有伸入监测腔体内的收流嘴;所述激光单元设置于监测腔体的右端,所述监测腔体的左端设置于激光单元对应的消光井;所述上进气口与总进气口通过气体输送单元相连接;所述下排气口与总排气口相连接。
优选的是,所述通信单元采用RS232接口协议的接口芯片。
优选的是,所述电源单元采用型号为VRB2LD-50W的电源模块。
优选的是,所述气体输送单元采用型号为VLK4506-24V气泵。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采用直射光监测,简化了光学通道,检测器结构大幅简化,减小了传感器的体积和重量,实际监测效果明显。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模块连接简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天龙经纬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昆明天龙经纬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12997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大气环境中苯并芘的在线直测设备
- 下一篇:一种双光束气溶胶粒子浓度检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