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头式自毁注射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822122617.7 | 申请日: | 2018-12-1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94378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7 |
| 发明(设计)人: | 杨智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智 |
| 主分类号: | A61M5/32 | 分类号: | A61M5/32;A61M5/50 |
| 代理公司: | 大庆禹奥专利事务所 23208 | 代理人: | 朱士文;杨晓梅 |
| 地址: | 154000 黑龙江省***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针管 推进杆 针头连接管 推进翼 自毁 本实用新型 自毁注射器 多头式 推进片 推入 医疗器械领域 推进杆尾部 刀刃方向 协同药物 针管头部 针管尾部 倒锥形 推进塞 注射器 拔出 注射 医护 增设 刺激 融合 延伸 | ||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多头式自毁注射器,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其是由针管和推进杆构成,推进杆插入针管内部,针管头部有针头连接管,针管尾部边缘有推进翼,推进翼延伸至针管的内侧,推进翼内侧的边缘上纵向设有自毁刃,自毁刃面向针头连接管的方向为刀刃方向,推进杆顶部有推进塞,推进杆尾部有推进片,推进片直径大于针管外径。本实用新型能够在医护人员完成注射操作后,直接拔出推进杆,利用增设的自毁刃在推进塞上形成切口,进而导致注射器无法继续使用。同时,针头连接管的倒锥形设计,能够在药物进入针管内部时,增大流速,使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协同药物之间能够迅速融合,而在将药物推入身体时,能够降低推入速度,减少药物对于人体的瞬时刺激。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头式自毁注射器。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对于静脉注射的限制,对于注射器的利用率越来越高,一次注射多种协同药物,在医疗过程中屡见不鲜。同时为了避免交叉感染,注射器均为一次性用品,在使用完成以后,需要对医疗废弃物进行统一的销毁,避免二次利用,但仍有一些不法分子偷取注射器作为他用,危害公共安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对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多头式自毁注射器。
本实用新型的多头式自毁注射器,是由针管和推进杆构成,所述的针管为下开口的中空管体,推进杆插入针管的内部,针管的头部设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针头连接管,针头连接管为上下开口的倒锥管,针管尾部的边缘设有推进翼,推进翼延伸至针管的内侧,推进翼内侧的边缘上纵向设有自毁刃,自毁刃面向针头连接管的方向为刀刃方向,推进杆的顶部设有推进塞,推进塞的外径与针管的内径相同,推进杆的尾部设有推进片,推进片的直径大于针管的外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针头连接管的尾部直径是头部直径的二分之一。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针头连接管的头部设有盖体。
本实用新型的多头式自毁注射器,能够在医护人员完成注射操作后,直接拔出推进杆,利用增设的自毁刃在推进塞上形成切口,进而导致注射器无法继续使用,推进杆一旦拔出,由于自毁刃位置的独特设计,其他推进杆也无法送入针管内部。同时,针头连接管的倒锥形设计,能够在药物进入针管内部时,增大流速,使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协同药物之间能够迅速融合,而在将药物推入身体时,能够降低推入速度,减少药物对于人体的瞬时刺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多头式自毁注射器,是由针管1和推进杆2构成,所述的针管1为下开口的中空管体,推进杆2插入针管1的内部,针管1的头部设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针头连接管3,用于同时吸入多种协同药物,针头连接管3为上下开口的倒锥管,亦可根据注射速度的需要将针头连接管3的尾部直径设置为头部直径的二分之一,这样当药物进入针管内部时,增大流速,使协同药物之间能够迅速融合,而在将药物推入身体时,能够降低推入速度,减少药物对于人体的瞬时刺激。所述的针头连接管3的头部设有盖体8,可以在不使用的时候利用盖体8将针头连接管3进行封闭。针管1尾部的边缘设有推进翼4,推进翼4延伸至针管1的内侧,推进翼4内侧的边缘上纵向设有自毁刃5,自毁刃5面向针头连接管3的方向为刀刃方向,当医护人员完成注射操作后,直接拔出推进杆,利用增设的自毁刃在推进塞上形成切口,进而导致注射器无法继续使用,推进杆一旦拔出,由于自毁刃位置的独特设计,其他推进杆也无法送入针管内部,起到了阻挡的作用。推进杆2的顶部设有推进塞6,推进塞6的外径与针管1的内径相同,推进杆2的尾部设有推进片7,推进片7的直径大于针管1的外径,对病人进行注射时,向前推动推进片7即可,同时由于设置多个针头连接管3,针头连接管3的位置设置于针管1顶面的边缘,使注射角度更加优越。
上述描述所提到的上下左右以及横向、纵向均是以说明书附图的视角进行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智,未经杨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12261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