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聚四氟乙烯搅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2122346.5 | 申请日: | 2018-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92379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13 |
发明(设计)人: | 武增辉;孙健;吴涵;宋鹏程 | 申请(专利权)人: | 威海化工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19/20 | 分类号: | B01J19/20 |
代理公司: | 威海科星专利事务所 37202 | 代理人: | 于涛 |
地址: | 2642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上支撑杆 下支撑杆 搅拌轴 聚四氟乙烯 搅拌装置 长杆部 短杆 螺旋搅拌组件 内螺带 外螺带 本实用新型 上下两端 生产过程 生产效率 反应釜 聚合釜 破乳 | ||
本实用新型涉及聚四氟乙烯生产过程中聚合釜中搅拌装置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聚四氟乙烯搅拌装置,其设有搅拌轴,搅拌轴上设有螺旋搅拌组件,特征在于螺旋搅拌组件由外螺带、内螺带、上支撑杆和下支撑杆组成,上支撑杆和下支撑杆分别设在搅拌轴的上下两端,上支撑杆和下支撑杆包括短杆部和长杆部,短杆部和长杆部分别设在搅拌轴的两侧,上支撑杆和下支撑杆的短杆部之间设有内螺带,上支撑杆和下支撑杆的长杆部之间设有外螺带,具有结构简单、反应过程中破乳、爆聚现象大大降低、反应釜生产效率高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聚四氟乙烯生产过程中聚合釜中搅拌装置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结构简单、反应过程中破乳、爆聚现象大大降低、反应釜生产效率高的聚四氟乙烯搅拌装置。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21世纪初以来,我国的聚四氟乙烯步入快速发展阶段,总体产能迅速增加,我们已经成为全球主要的PTFE生产国和供应国,但是我们的生产工艺,生产设备始终落后国外的生产厂家,造成了生产过程中效率不高,耗能严重的问题。
目前,现在国内用的较多的聚四氟乙烯聚合釜为卧式结构,普遍存在换热不均匀导致的暴聚现象,搅拌器选型不合理造成的破乳现象,以及设备的功耗较高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反应过程中破乳、爆聚现象大大降低、反应釜生产效率高的聚四氟乙烯搅拌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聚四氟乙烯搅拌装置,设有搅拌轴,搅拌轴上设有螺旋搅拌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螺旋搅拌组件由外螺带、内螺带、上支撑杆和下支撑杆组成,所述的上支撑杆和下支撑杆分别设在搅拌轴的上下两端,所述的上支撑杆和下支撑杆包括短杆部和长杆部,短杆部和长杆部分别设在搅拌轴的两侧,所述的上支撑杆和下支撑杆的短杆部之间设有内螺带,内螺带的上端与上支撑杆的短杆部的外端相连接,内螺带的下端螺旋盘旋在搅拌轴上并与下支撑杆的短杆部的外端相连接,所述的上支撑杆和下支撑杆的长杆部之间设有外螺带,外螺带的上端与上支撑杆的长杆部的外端相连接,外螺带的下端螺旋盘旋在搅拌轴上并与下支撑杆的长杆部的外端相连接,所述的外螺带和内螺带设为中空管状螺带,所述的上支撑杆的长杆部和短杆部分别设有与外螺带和内螺带相连通的上导液条孔,所述的下支撑杆的长杆部和短杆部分别设有与外螺带和内螺带相连通的下导液条孔,所述的上支撑杆上方的搅拌轴内设有与上导液条孔相连通的进液条孔,所述的下支撑杆下方的搅拌轴内设有与下导液条孔相连通的出液条孔,所述的搅拌轴上的进液条孔与外部冷却液进管相连通,搅拌轴上的出液条孔与外部冷却液出管相连通,通过冷却液由进液条孔进入上导液条孔内,然后分别进入外螺带和内螺带内,再由下导液条孔流出,最终沿着搅拌轴的出液条孔排出,实现换热功能。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中空管状的外螺带和内螺带截面呈方形或半圆形,增大搅拌接触面,加速换热功能。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外螺带的升角与内螺带升角比值为1.8-2.0,使搅拌器转动过程中达到高效传递介质,同时能够降低电机能耗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内螺带和外螺带的表面设有抛光倒钝面,大大降低了搅拌装置对物料的剪切作用,解决在转动过程中破乳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威海化工机械有限公司,未经威海化工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12234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化工生产用密封反应釜
- 下一篇:一种高效管式反应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