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适用于商用车箱式SCR的右下方开口型端面隔热罩有效
申请号: | 201822120908.2 | 申请日: | 2018-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93088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27 |
发明(设计)人: | 张文文;齐东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威孚力达催化净化器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N13/14 | 分类号: | F01N13/14;F01N13/18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104 | 代理人: | 曹祖良 |
地址: | 214177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隔热罩 后处理系统 商用车 本实用新型 下方开口 加强筋 出气管 螺栓孔 外圈环形 噪音问题 端盖 异响 圆孔 整车 支架 | ||
本实用新型属于商用车后处理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商用车箱式SCR的右下方开口型端面隔热罩。本实用新型的右下方开口型端面隔热罩,包括螺栓孔、外圈环形加强筋、中心加强筋三个部分,螺栓孔与后处理系统端盖支架相连接,中心加强筋呈H形,端面隔热罩的右下方开设有圆孔。本实用新型的隔热罩结构,满足了市场上关于出气管位于箱式端面右下方的后处理系统隔热罩的需求,解决了市场上常见的此款类型隔热罩的振动异响,及其造成的整车噪音问题及对整个后处理系统的可靠性都有着严重影响的问题,适用于商用车出气管位于端面正下方中心的箱式后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商用车后处理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商用车箱式SCR的右下方开口型端面隔热罩。
背景技术
商用车箱式SCR(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简称SCR)的端盖隔热罩在整个系统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一方面它可以降低后处理系统中的高温气体对周边电子器件或线束的伤害,另一方面可以隔绝箱式后处理系统整体噪音,避免影响行人或驾乘人员的舒适性问题。
纵观现有市场的多种类型的隔热罩,可以发现目前大多数的隔热罩设计都比较简单,多数仅是平板设计,不同点仅在于为了匹配出气管位置不同的后处理系统而设计的开口位置不同。这一类型的隔热罩虽然都能满足隔热罩降低温度和阻隔噪音的作用,但是却忽略了其本体最重要的可靠性问题。由于商用车的后处理系统前端直接与发动机相连,因此其直接承受着由发动机传递过来的激励载荷,在此类载荷的作用下,极易引起包括隔热罩结构在内的整个后处理系统的振动和异响,严重影响后处理系统的使用寿命。因此,设计既能满足阻隔高温和噪音功效,又能满足自身可靠性要求的商用车箱式后处理系统的端盖隔热罩显得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商用车箱式SCR的右下方开口型端面隔热罩。本实用新型的右下方开口型端面隔热罩适用于商用车出气管位于端面正下方中心的箱式后处理系统,增大了隔热罩的刚度,降低了隔热罩振动异响和开裂的风险。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适用于商用车箱式SCR的右下方开口型端面隔热罩,其特征在于,该右下方开口型端面隔热罩具有以下特征:
一种适用于商用车箱式SCR的右下方开口型端面隔热罩,由外到内依次设置有螺栓孔、外圈环形加强筋和中心加强筋三个部分,螺栓孔与后处理系统端盖支架连接,所述中心加强筋呈H形,端面隔热罩的右下方开设有圆孔。
所述螺栓孔为沉台式结构,共有7个,其布置方式为上侧1个,左侧2个,右侧2个,下侧2个,其中下侧右边的螺栓孔位于下侧和右方的交接处。
所述外圈环形加强筋的高度为8mm-10mm,竖直方向长度≤430mm,横向长度≤230mm。
所述中心加强筋的高度为6mm-8mm,H形的两条竖直边的长度分别为190mm-200mm和85mm-95mm,横边长度为100mm-112mm。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隔热罩结构主要针对市场上商用车出气管位于端面右下方中心的箱式后处理系统,通过调整螺栓孔的数量和位置,并且合理布置加强筋来达到提高端盖隔热罩的刚度,避免振动和异响,对此类型的端盖隔热罩的设计有重大意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右下方开口型端面隔热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右下方开口型端面隔热罩的主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螺栓孔;2-外圈环形加强筋;3-中心加强筋;4-圆孔。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威孚力达催化净化器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无锡威孚力达催化净化器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12090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