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坑支护拉锚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2115927.6 | 申请日: | 2018-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95232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22 |
发明(设计)人: | 顾成永;马雷;米拓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化地质矿山总局河北地质勘查院 |
主分类号: | E02D17/04 | 分类号: | E02D17/04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新世纪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3100 | 代理人: | 陈建民;董金国 |
地址: | 050031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排桩 锚杆 锚桩 基坑 基坑支护 腰梁 本实用新型 拉锚 建筑施工场地 场地要求 机械设备 交错设置 平行设置 支护 边坡 施工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坑支护拉锚结构,其包括设置于现有建筑一侧的锚桩、设置于基坑一侧的排桩、安装在排桩靠近基坑一侧的腰梁以及一端与锚桩连接另一端与腰梁固定连接的锚杆;锚桩与排桩分两列平行设置,锚杆位于相邻两个排桩之间与排桩形成交错设置,所述锚桩与锚杆对应设置,腰梁通过锚杆的拉力固定在排桩的外侧;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机构可以很好地解决基坑与原有建(构)筑物较近的基坑支护问题,造价低、施工快,且施工所用的机械设备相对较小,对场地要求不高,同时采用本结构支护后整体性好,边坡顶可以承受一定的载荷,可以作为后期建筑施工场地,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坑支护拉锚结构。
背景技术
城市建设中基坑开挖距离原有建筑较近,且原有建筑基坑回填时间较短,这样造成现基坑与原有建筑间存在部分或全部工程性质较差的回填土,基坑支护时又受原建筑的影响无法采用锚索提供锚固力。现有支护技术中采用悬臂桩造价太高,土钉墙需要有足够的放坡量,且土钉全部或部分在回填土中无法保证支护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可以保证支护效果并且施工简单的基坑支护拉锚结构。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坑支护拉锚结构,其包括设置于现有建筑一侧的锚桩、设置于基坑一侧的排桩、安装在排桩靠近基坑一侧的腰梁以及一端与锚桩连接另一端与腰梁固定连接的锚杆。
本实用新型所述锚桩与排桩分两列平行设置,锚杆位于相邻两个排桩之间与排桩形成交错设置,所述锚桩与锚杆对应设置,腰梁通过锚杆的拉力固定在排桩的外侧。
本实用新型在多个所述排桩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排桩冠梁,在锚桩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锚桩冠梁,所述排桩冠梁与冠梁之间通过联系梁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述锚杆包括直杆部以及用于与锚桩连接的弯折部,所述弯折部呈U形,在所述锚桩上设置有安装槽,在安装槽的内侧端设置有与所述弯折部形状相适配的旋转槽。
本实用新型所述锚杆与腰梁通过锚固件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为: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机构可以很好地解决基坑与原有建(构)筑物较近的基坑支护问题,造价低、施工快,且施工所用的机械设备相对较小,对场地要求不高,同时采用本结构支护后整体性好,边坡顶可以承受一定的载荷,可以作为后期建筑施工场地,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锚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弯折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锚桩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设置于现有建筑一侧的锚桩3、设置于基坑一侧的排桩2、安装在排桩2靠近基坑一侧的腰梁9以及一端与锚桩3连接另一端与腰梁9固定连接的锚杆6;
所述锚桩3与排桩2分两列平行设置,锚杆6位于相邻两个排桩2之间与排桩2形成交错设置,所述锚桩3与锚杆6对应设置,所述锚杆6与腰梁9通过锚固件8固定连接,腰梁9通过锚杆6的拉力固定在排桩2的外侧,所述锚杆6在竖直方向上设置三层以上。
在地表下通过锚杆6将锚桩3与边坡面层的排桩2联接以提供足够的拉力,采用本结构可以在实际工程中采用小直径的排桩加上本发明的拉锚结构,可以很好地解决基坑与原有建构筑物较近的基坑支护问题,造价低、施工快,且施工所用的机械设备相对较小,对场地要求不高,同时采用本拉锚结构支护后整体性好,边坡顶可以承受一定的荷载,可以做为后期建筑施工场地,因此本发明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化地质矿山总局河北地质勘查院,未经中化地质矿山总局河北地质勘查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11592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地铁车站围护桩间模筑混凝土的结构
- 下一篇:一种位移伺服式组合围护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