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有利于实现工序一体化的点胶铆压机有效
申请号: | 201822114322.5 | 申请日: | 2018-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94093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0 |
发明(设计)人: | 刘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鼎瑞智能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65/54 | 分类号: | B29C65/54;B29C65/60;B29C65/78 |
代理公司: | 广东腾锐律师事务所 44473 | 代理人: | 莫锡斌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点胶 铆压 点胶组件 线材 水平调节机构 本实用新型 线材夹具 铆压机 一体化 夹具 点胶工序 点胶装置 加工设备 铆压装置 人力成本 时间成本 通用性强 线材表面 相向运动 组装工序 连贯性 夹持位 夹具夹 良品率 右夹块 夹持 夹块 加工 优化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有利于实现工序一体化的点胶铆压机,包括带有左、右夹块的线材夹具,两部分夹块之间形成用于夹持不同规格待加工线材的夹持位;还包括带有左、右点胶组件的点胶装置,具有使左、右点胶组件产生相对或相向运动的点胶部水平调节机构,并且通过左、右点胶组件相对运动至线材夹具两侧而对待加工线材表面点胶;还包括带有铆压夹具的铆压装置,具有使铆压夹具夹持的接头与经过点胶工序的线材进行铆压的铆压部水平调节机构。本实用新型通过对点胶与铆压工序相应的设备进行优化而形成一体化的加工设备,其能够连贯性地实现线材与接头的点胶、铆压以及相应的组装工序,较以往明显节省相应的人力成本、时间成本以及产品良品率,通用性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有利于实现线材产品点胶、铆合、组装工序一体化的点胶铆压机。
背景技术
对于工业产品的组装过程,往往并不是只通过一道工序就能完成全部工序,当然也并不是在同一设备上就能完成全部操作,因而,若将功能相互关联的设备与设备之间进行组合或集成为同一台设备,并能形成一道可提高加工效率的流水线,这对任何一种工业产品的加工生产来说,都是一种惯用的生产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因仅通过人力来进行操作而导致的劳动量较大、生产效率低下、生产成本偏高以及设备占地面积增大等弊端。
本实用新型之技术方案涉及的设备加工工序包括线材与接头之间的点胶、铆压,属于加工装配流程的一部分,另外还涉及此类工业产品必要的装配工序。
首先,点胶是一种常见的工艺,也称施胶、涂胶、灌胶、滴胶,是把电子胶水、油或者其他液体涂抹、灌封、点滴到产品上,让产品起到黏贴、灌封、绝缘、固定、表面光滑等作用,例如,在插头的生产过程中,也需要完成点胶工作,其点胶位置一般是在插头内模的尾部与插头外模交接处,进行顺利点胶之后,再进行最后的组装;再如,对于线材与接头之间进行铆压之前,需要将铆压部位的线材外表面进行点胶,有利于在二者铆压之后提升产品组装的稳定性,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
其次,在进行点胶之后,需要进行铆压,也是一种应用较广的生产工艺,其利用冲压机设备和专用连接模具通过一个瞬间强高压的加工过程,依据工件本身材料的冷挤压变形,形成具有一定抗拉强度和抗剪强度的无应力集中内部镶嵌圆点,即可将不同材质不同厚度的两层或多层板件连接起来,对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涉及到的,需要使接头朝着点胶之后的线材具体部位进行铆压。
对于以上提及的点胶工序与铆压工序,现有常规手段仍然是先采用点胶水固定工艺,然后再直接进行强推铆压固定,工厂对线材与接头产品点胶、铆合、组装等工艺,显然其大都分工序均由人工来完成,在完成一工艺后,再放置下一工位去完成相应的工艺,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人工来完成,自动化程度不高,组装的速度较慢,点胶工艺所完成的胶量控制不够均匀。
因而,随着工业集约化生产进程的不断加快,在同一台设备上完成多种生产工序实际上正是每个生产方所期待的研发方向,若能实现,则产生的益处是多方面的,包括人力、时间、效率以及产品质量。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之研发人员在进行可行性之前,仔细地对目前本领域相关设备的技术现状进行了分析与总结得出,在保持并提升点胶效率与铆压效率的前提下,如何使点胶工序与铆压工序结合的方式能够针对产品的整体装配流程产生较高的适配度,是趋于完善点胶铆压装配工序的一个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本实用新型之技术方案的目的并非是为了实现一种以高度自动化为预期效果的点胶与铆压一体化的设备,而是使优化之后的设备能够趋于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生产要求下的产品装配的适应性,具体而言,实际上是通过对相应的设备结构优化设计,使其自身产生能够完成不同规格线材与接头产品组装工艺的有效因子,另外还包括与另行配置相应的控制系统的匹配度,但本实用新型对于外部另行配备的控制系统并无具体要求,外部控制系统的结构也并不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鼎瑞智能设备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鼎瑞智能设备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11432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