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改性生物悬浮膜有效
申请号: | 201822112374.9 | 申请日: | 2018-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93526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06 |
发明(设计)人: | 刘仁军;李建才;肖乐业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庞泰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00 | 分类号: | C02F3/00;C02F3/34 |
代理公司: | 宁波市鄞州甬致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28 | 代理人: | 董超君 |
地址: | 337000 江西省***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物膜 环形件 生物悬浮 连接片 内腔壁 外部件 改性 块体 连通 污水处理效率 本实用新型 挂膜周期 内腔空间 内凹式 稳定度 挂膜 内腔 覆盖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改性生物悬浮膜,包括外部件及设置在外部件内的块体,所述的块体包括若干环形件以及设置在环形件之间的连接片,所述的环形件与连接片形成若干内腔,所述的内腔壁上均设有相互连通的凹槽,通过增加内腔壁上均设有相互连通的凹槽,不仅能大大增加生物膜覆盖面积,大大加快了污水处理效率,并减少生物膜挂膜周期,且由于为内凹式设计不仅影响内腔空间,且可以大大增加挂膜稳定度,且生物膜会往内部增长,避免生物膜过厚。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填料,更确切地说涉及一种改性生物悬浮膜。
背景技术
在污水或废水处理工艺中,生物膜法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并一直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重视,目前是污水处理领域较为活跃的研究课题,特别是近年来污水处理领域技术的发展多集中在生物膜法处理工艺上。如高负荷生物滤池、塔式生物滤池、生物转盘、生物接触氧化法、固定床、流化床以及生物移动床法等二级处理工艺。
生物膜法处理工艺的核心技术是悬浮填料。目前国内外悬浮填料产品较多,如:鲍尔环柱状悬浮填料、阶梯环状悬浮填料等,这些填料由于受到形体结构的限制,比表面积都较小,生物膜覆盖面积不足,影响响污水处理效率,生物膜挂膜周期较长,但是增加比表面积,容易造成悬浮填料内腔空间不足易造成生物膜堵塞,溶解氧难以穿透生物膜,影响出水水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改性生物悬浮膜,既能增加比表面积,且能保证充分的内腔空间。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具有以下结构的改性生物悬浮膜,包括外部件及设置在外部件内的块体,所述的块体包括若干环形件以及设置在环形件之间的连接片,所述的环形件与连接片形成若干内腔,所述的内腔壁上均设有相互连通的凹槽。
优选的,所述的环形件与/或连接片设有通孔,所述的通孔分别与相邻内腔上凹槽连通。
优选的,所述的环形件或连接片连接通道,所述的连接通道与通孔连通。
优选的,所述的凹槽表面积与内腔表面积比值范围为0.2-4。
优选的,所述的凹槽为弧形沿内腔轴线方向螺旋排布。
优选的,所述的凹槽组合形状为若干个菱形组合。
优选的,所述的凹槽内壁设有若干颗粒状凸起。
优选的,所述的凹槽内壁设有若干凸棱。
采用以上结构后,本实用新型的改性生物悬浮膜,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通过增加内腔壁上均设有相互连通的凹槽,不仅能大大增加生物膜覆盖面积,大大加快了污水处理效率,并减少生物膜挂膜周期,且由于为内凹式设计不仅影响内腔空间,且可以大大增加挂膜稳定度,且生物膜会往内部增长,避免生物膜过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改性生物悬浮膜内腔壁上结构示意图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改性生物悬浮膜内腔壁上结构示意图二。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改性生物悬浮膜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示:100、块体;110、环形件;120、连接片;200、内腔;300、凹槽;400、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庞泰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西庞泰环保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11237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效废水处理装置
- 下一篇:单井内置式可渗透反应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