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穿缸连接器及连接器穿缸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2110185.8 | 申请日: | 2018-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93292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30 |
发明(设计)人: | 李晓炳 | 申请(专利权)人: | 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502 | 分类号: | H01R13/502;H01R13/627;H01R13/629 |
代理公司: | 上海脱颖律师事务所 31259 | 代理人: | 脱颖;李强 |
地址: | 200131 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国(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插接段 连接端子 插接部 壳体 连接器及连接器 容纳 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 弯折设置 对配件 出线 制作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穿缸连接器及连接器穿缸结构。该穿缸连接器包括:壳体,壳体具有第一插接部和第二插接部,分别用于接收容纳第一对配件和第二对配件;连接端子,连接端子的两端分别形成第一插接段和第二插接段;第一插接段和第二插接段相对弯折设置;其中,连接端子容纳设置于壳体中,第一插接段容纳设置于第一插接部中,第二插接段容纳设置于第二插接部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穿缸连接器及连接器穿缸结构中,穿缸连接器的连接端子包括位于其两端的第一插接段和第二插接段。第一插接段和第二插接段相对弯折设置,并容纳设置于壳体中,可获得需要的出线方向,如度出线,结构简单,易于制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穿缸连接器及连接器穿缸结构。
背景技术
穿缸连接器主要应用于汽车发动机或者自动变速箱等部件上。穿缸连接器贯穿缸体设置,以实现穿缸连接器与缸体内金属接触件之间的对配,起到传递电流和信号的作用。
现有穿缸连接器采用线型连接器,采用沿同一180度平面延伸的平板状连接端子。在需要出线方向与穿缸方向不呈180度、尤其是需要出线方向与穿缸方向为90度时,该连接器需要额外与一对配端子连接,再设置一个供对配端子穿出的出线盖子,以实现需要的出线方向,结构复杂,不便于操作。
穿缸连接器的连接端子自身需要延伸有一定的长度,若再安装出线盖子,会导致整个穿缸连接器的高度较大,占用缸外高度空间较多。然而,由于汽车缸外可用高度空间较小时,而穿缸连接器需要占用的高度空间较大,会导致缸体上方没有足够的空间用于容纳放置盖子,可操作性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至少一个不足,提供一种占用高度空间小的穿缸连接器及连接器穿缸结构。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穿缸连接器。该穿缸连接器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具有第一插接部和第二插接部,分别用于接收容纳第一对配件和第二对配件;
连接端子,所述连接端子的两端分别形成第一插接段和第二插接段;所述第一插接段和所述第二插接段相对弯折设置;
其中,所述连接端子容纳设置于所述壳体中,所述第一插接段容纳设置于所述第一插接部中,所述第二插接段容纳设置于所述第二插接部中。
可选地,所述第一插接段与所述第二插接段垂直设置或者近似垂直设置。
可选地,所述连接端子嵌件注塑于所述壳体中。
可选地,还包括第一密封件;
所述第一密封件封堵所述连接端子与所述壳体之间的间隙。
可选地,所述壳体设置有环绕所述连接端子的容置部;
所述第一密封件设置于所述容置部内,并与所述连接端子外表面及所述容置部的内表面接触设置。
可选地,所述容置部被配置为当所述壳体与所述连接端子嵌件注塑为一体时,成型于所述壳体上。
可选地,所述第一密封件为注入所述容置部内的密封胶固化件。
可选地,所述第一插接部沿所述第一插接段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一插接部的端部设有第一插孔,所述第一插接段部分延伸至所述第一插孔内;
所述第二插接部沿所述第二插接段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二插接部的端部设有第二插孔,所述第二插接段部分延伸至所述第二插孔内。
可选地,所述第一插孔内设有第一凸出部,所述第一凸出部自所述第一插孔底面向外突出地设置;所述第一插接段嵌设于所述第一凸出部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未经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11018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夹板式PCIe OCuLink线端连接器
- 下一篇:一种应急发电车快速接入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