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发动机露天试车台进气导流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822107217.9 | 申请日: | 2018-12-1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91319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9 | 
| 发明(设计)人: | 刘元周;宋志佳;吉海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G01M15/14 | 分类号: | G01M15/14 | 
| 代理公司: | 北京航信高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26 | 代理人: | 高原 | 
| 地址: | 110015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导气管 导引车 铰接 进气导流装置 固定设置 内部通道 牵引车 牵引杆 试车台 支撑面 发动机 进气导流通道 连接法兰 脱离状态 支撑 导气 连通 露天 申请 | ||
本申请涉及一种发动机试车台进气导流装置,包括:第一导气管,其一端为第一导气管前端,另一端为第一导气管后端;第一导到期管前端向远离第一导气管后端方向逐渐扩张;第一导引车,其上具有第一支撑面,第一导气管固定设置在第一支撑面上;第二导气管;第二导引车,其上具有第二支撑面,第二到导气管固定设置在第二支撑面上;牵引杆,一端与第一导引车铰接,另一端用于与牵引车铰接;第二牵引杆,一端与第二导引车铰接,另一端用于与牵引车铰接;连接法兰,具有:导气状态,第一导气管后端与第二导气管一端通过连接法连接,第一导气管内部通道与第二导气管内部通道连通形成进气导流通道;脱离状态,第一导气管与第二导气管分离。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航空发动机露天试车技术设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发动机试车台进气导流装置。
背景技术
现代高性能航空发动机在研制过程中,需要进行多方面的试验验证,其中,许多验证试验被设计在露天试车台上进行,对发动机进行露天试车。
发动机在露天条件下进行试车,其进气场极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从而不能够得到准确的试验结果,在环境风速达到一定程度是,不再具备露天试车的条件。由于上述原因,当前发动机的露天试车试验,一般选择在无风或风速较小的天气条件下进行,使可安排发动机试车的天数受到极大限制,且由于天气条件环境中的风速属于客观不可控因素,易扰乱试验计划安排,甚至是对发动机试车产生不可预知潜在影响。
因此,希望有一种技术方案来克服或至少减轻现有技术的至少一个上述缺陷。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发动机试车台进气导流装置,以克服或减轻上述至少一方面的缺陷。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发动机露天试车台进气导流装置,包括:
第一导气管,其一端为第一导气管前端,另一端为第一导气管后端;第一导气管前端向远离第一导气管后端方向逐渐扩张;
第一导引车,其上具有第一支撑面,第一导气管固定设置在第一支撑面上;
第二导气管;
第二导引车,其上具有第二支撑面,第二导气管固定设置在第二支撑面上;
牵引杆,一端与第一导引车铰接,另一端用于与牵引车铰接,牵引车通过牵引杆拖动第一导引车运动;
第二牵引杆,一端与第二导引车铰接,另一端用于与牵引车铰接,所述牵引车通过牵引杆拖动第二导引车运动;
连接法兰,具有:
导气状态,第一导气管后端与第二导气管一端通过连接法兰连接,第一导气管内部通道与第二导气管内部通道连通形成进气导流通道;
脱离状态,第一导气管与第二导气管分离。
根据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第一支撑结构,与第一支撑面固定连接,其具有第一弧形支撑面,第一弧形支撑面与第一导气管外壁贴合,且与第一导气管固定连接;
第二支撑结构,与第二支撑面固定连接,其具有第二弧形支撑面,第二弧形支撑面与第二导气管外壁贴合,且与第二导气管固定连接。
根据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第一支撑结构包括:
两根第一前支柱,其一端与第一支撑面固定连接;
第一前弧形板,其内表面与第一导气管前端外壁贴合,且与第一导气管前端外壁固定连接;两根第一前支柱的另一端与第一前弧形板的外表面连接,以支撑第一前弧形板;
两根第一后支柱,其一端与第一支撑面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未经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10721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