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工件直径测量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822101873.8 | 申请日: | 2018-12-1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91019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2 |
| 发明(设计)人: | 戴建雄;强浩;刘燕;樊子欣;苏佳钦;季鹏宇;沈春炜;沈哲瀚;张佳怡;陈禛雨;朱忆汶;朱欣怡;沈茹芸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电子工业学校 |
| 主分类号: | G01B5/12 | 分类号: | G01B5/12 |
| 代理公司: | 上海德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04 | 代理人: | 郁旦蓉 |
| 地址: | 201411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贯通槽 第二测量 角形凸起 第一测量 测量杆 工件直径测量 铰接端 测量 本实用新型 边缘部位 测量工件 测量游标 可移动地 刻度标识 内表面 圆弧形 铰接 贴合 转动 容纳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工件直径测量装置,用于对具有圆弧形内径的工件的内径进行测量,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测量杆,具有第一贯通槽;第二测量杆,具有第二贯通槽;第三测量杆,具有第三贯通槽,该第三贯通槽的边缘部位设有多个刻度标识;测量游标,可移动地被容纳在第一贯通槽、第二贯通槽以及第三贯通槽内,其中,第一测量杆、第二测量杆以及第三测量杆的一端依次重叠地铰接,该端为铰接端,第一测量杆设有第一角形凸起,第二测量杆设有第二角形凸起,使得测量工件的过程中转动第二测量杆以及第三测量杆时,让第一角形凸起、第二角形凸起以及铰接端能够同时与工件的内表面相贴合,进而完成测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具体涉及一种工件直径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工件测量技术是关系工件生产质量的关键技术,随着研制与生产效率的提高,对测量的精度和效率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在机械工程中经常需要测量具有圆弧形内径的工件的内径,例如弧形工件或者半套筒类工件等。
传统的工件直径测量采用手工测量方法,即使用游标卡尺卡在工件尺寸需要测量的位置,该方法通过人工对工件进行测量并且读数,不仅费时费力,并且精度不高。同时,普通游标卡尺仅具有两个测量端,测量过程中并不能很准确的将测量端定位到工件的内径上,对测量结果也会造成误差。
为了克服测量结果误差大的问题,现有技术中出现了一些电子测量装置,然而这些电子测量装置价格昂贵,操作也较为繁琐,同时,电子测量装置在受到震动或者撞击后容易损坏,对其测量精度也会造成较大的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工件直径测量装置,用于对具有圆弧形内径的工件的内径进行测量,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测量杆,具有沿第一测量杆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贯通槽;第二测量杆,具有沿第二测量杆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二贯通槽;第三测量杆,具有沿第三测量杆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三贯通槽,该第三贯通槽的边缘部位设有多个用于指示工件的直径并且沿第三测量杆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刻度标识;测量游标,可移动地被容纳在第一贯通槽、第二贯通槽以及第三贯通槽内,其中,第一测量杆、第二测量杆以及第三测量杆的一端依次重叠地铰接,该端为铰接端,从而使得第一测量杆、第二测量杆以及第三测量杆均能够绕着铰接端转动,第一测量杆的铰接端的外侧部设有第一角形凸起,第二测量杆的铰接端的外侧部设有第二角形凸起,使得测量工件的过程中转动第二测量杆以及第三测量杆时,第一角形凸起和第二角形凸起之间的夹角发生改变而让第一角形凸起、第二角形凸起以及铰接端能够同时与工件的内表面相贴合并且测量游标在第一贯通槽、第二贯通槽以及第三贯通槽内移动,进而让测量游标的位置指示与工件的直径相对应的刻度标识。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工件直径测量装置,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测量游标具有防转动部和紧固部。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工件直径测量装置,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防转动部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凸缘和第二凸缘,第一凸缘和第二凸缘之间的距离与第三测量杆的宽度相适应,从而使得防转动部能够卡合在第三测量杆上,进而限制测量浮标的移动方向。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工件直径测量装置,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紧固部为螺钉。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工件直径测量装置,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第一测量杆与第二测量杆之间的夹角范围为15°~150°。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工件直径测量装置,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第一角形凸起的顶角部的角度为10°~45°,第二角形凸起的顶角部的角度与第一角形凸起的顶角部的角度相等。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工件直径测量装置,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第三测量杆的铰接端呈圆形。
实用新型作用与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电子工业学校,未经上海电子工业学校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10187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GIS用金属壳体内径测量装置
- 下一篇:一种橡胶圈内径检查工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