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节能型太阳能集热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822101842.2 | 申请日: | 2018-12-1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92300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9 |
| 发明(设计)人: | 高旭光;李森茂;吴美玲;田亮;荣磊;邱建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莱西市产业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F24S10/00 | 分类号: | F24S10/00;F24S70/20;F24S80/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 地址: | 266600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金属换热管 集热器 供水管道 回水管道 太阳能集热装置 本实用新型 内玻璃管 储水箱 导热腔 节能型 柱状 热交换效率 顶端开口 加热效率 间歇运行 螺旋缠绕 平行设置 热量损耗 外玻璃管 循环水泵 控制器 出水端 进水端 支架台 下端 密封 穿过 节能 节水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节能型太阳能集热装置,包括储水箱、支架台、控制器、供水管道、回水管道以及多组平行设置的集热器;所述集热器包括外玻璃管、内玻璃管、金属换热管I以及金属换热管II,所述内玻璃管的内部设有导热腔,所述集热器的顶端开口处设有用于密封的柱状塞,金属换热管I和金属换热管II的下端穿过柱状塞插入至导热腔内并螺旋缠绕在一起;所述金属换热管I的进水端连接供水管道的一端,所述金属换热管II的出水端连接回水管道的一端,所述供水管道、回水管道的另一端分别连接至储水箱。本实用新型通过集热器的设计提高了热交换效率,并通过循环水泵的高效间歇运行,节能节水,降低了热量损耗,提高了加热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太阳能热水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节能型太阳能集热装置。
背景技术
太阳能作为一种新能源,是一种清洁无污染的可再生能源。太阳能热水系统是以吸收太阳辐射能为热源,将太阳能转为热能以达到加热水的目的的整套装置,包括太阳能集热装置、储热装置、循环管路装置等。集热装置产品主要有平板式、全玻璃真空管式、热管式、U型管式几种,虽然太阳能集热器的种类很多,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应用较多的还是平板式、全玻璃真空管式为主,应根据当地气候特点以及安装要求来选择适当的集热装置。
申请人公司的养鸡场位于青岛莱西市,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日均气温11.7℃,1月份最冷,平均气温-3.3℃,7月份最热,平均气温25.3℃,年平均日照时数2656小时,太阳能年辐射量约在5016-5852MJ/m2。通过对九联养鸡场的天气分析,综合常用的两种集热器再价格、集热、和承压、与建筑物的结合能力及市场占有率等方面因素,最终选择采用全玻璃真空管式集热装置。但是,现有技术的太阳能集热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循环泵一直运行,不仅消耗了大量的能源,缩短了循环水泵的使用寿命,还造成储水箱内水温过高并闲置,而且现在集热器还存在热交换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节能型太阳能集热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节能型太阳能集热装置,包括储水箱、支架台、控制器、供水管道、回水管道以及多组平行设置的集热器,所述储水箱设置在支架台的上端,所述集热器设置在支架台的倾斜面上;所述集热器包括外玻璃管、内玻璃管、金属换热管I以及金属换热管II,所述外玻璃管与内玻璃管的末端连接为一体形成用于隔热的真空腔体,所述内玻璃管的内部设有导热腔,所述导热腔内注有导热介质,所述集热器的顶端开口处设有用于密封的柱状塞,所述金属换热管I和金属换热管II的下端穿过柱状塞插入至导热腔内并螺旋缠绕在一起;金属换热管I和金属换热管II的底部相连通,所述金属换热管I的进水端连接供水管道的一端,所述金属换热管II的出水端连接回水管道的一端,所述供水管道、回水管道的另一端分别连接至储水箱,所述回水管道上设有与控制器电性连接的循环水泵。
进一步,所述储水箱的箱体自外向内依次设置有水箱外壳、保温层和内胆。
优选的,所述储水箱还连接有与外接冷水源相连的补水管道,所述补水管道上设有补水电磁阀;所述储水箱内设有温度传感器I,与回水管道相连的金属换热管的出口端设有温度传感器II,所述补水电磁阀、温度传感器I、温度传感器II分别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内玻璃管的外壁上涂有选择性吸收涂层;所述柱状塞的基部还设有防止导热介质溢出的密封圈。
优选的,所述金属换热管I和金属换热管II均采用直径为37-70mm的紫铜管。
优选的,所述真空腔体的底部设有弹簧支架。
优选的,所述真空腔体的底部还设有盛有消气剂的消气结构。
优选的,所述金属换热管I、金属换热管II的底端与内玻璃管之间设有减震缓冲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莱西市产业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未经莱西市产业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10184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