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提高盐酸炉生产能力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822097405.8 | 申请日: | 2018-12-1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92265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9 |
| 发明(设计)人: | 林天富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东南电化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1B7/01 | 分类号: | C01B7/01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50309 福建省福州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合成炉 一级降膜吸收器 氯化氢气体 二级降膜吸收器 无离子水 氯气管 氢气管 盐酸 产品质量问题 盐酸吸收系统 生产能力 本实用新型 高纯盐酸 生产过程 输送过程 吸收反应 压力稳定 盐酸吸收 吸水管 气量 导通 保证 流通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提高盐酸炉生产能力装置,包括合成炉,合成炉的一侧分别设有氢气管和氯气管,氢气管和氯气管均与合成炉相导通,合成炉的一侧设有一级降膜吸收器,合成炉与一级降膜吸收器之间通过管道一连接,一级降膜吸收器的一侧设有二级降膜吸收器,一级降膜吸收器与二级降膜吸收器之间分别通过管道二和吸水管一连接。有益效果:大幅度降低了氯化氢气体输送过程中的流通不畅和无离子水温度高影响盐酸吸收效果的问题,不但使输送氯化氢气体气量、压力稳定,而且保证了整个盐酸吸收系统的稳定,使氯化氢气体和无离子水充分吸收反应,保证产品质量,减少了高纯盐酸生产过程中出现产品质量问题的次数。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工生产设备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提高盐酸炉生产能力装置。
背景技术
在高纯盐酸生产过程中,是氯化氢气体与无离子水吸收合成的,反应生成的氯化氢气体经冷却后,从一级降膜吸收器的上端进口通入,与二级降膜吸收器下来的稀酸一起并流向下流动,被吸收成浓度≥31%的盐酸,送入成品酸槽。含有部分未被吸收的氯化氢气体从一级降膜吸收器的下端分离出来后进入二级降膜吸收器的上端进行再吸收,含有少量未被吸收的氯化氢气体从尾气塔下端进入吸收,最后的尾气从顶上部出来用水流喷射泵吸收。吸收水从尾气塔进入,与尾气产生的一级稀酸作为二级降膜吸收器的吸收液,一级稀酸在二级降膜吸收器处与未被吸收完全的氯化氢气体混合产生二级稀酸作为一级降膜吸收器的吸收液。但经过分析比对发现二级下液盐酸浓度为8%左右,比设计浓度低很多,而一级盐酸浓度又能达到。经过现场核实,一级未吸收的氯化氢混合气夹带的酸雾在去二级降膜吸收器的管道上冷凝,由于气体流向阻滞,致使冷凝液累积在的横管上,从而通往二级降膜吸收器的氯化氢气体流通不顺畅,致使炉压增高,无离子水的温度达到50℃,而氯化氢气体在水中随温度的升高,溶解度降低,因此吸收效果差。两种影响因素导致无法将盐酸炉的生产能力进行提高,更甚者对整个盐酸炉系统造成一级降膜吸收器和尾气温度过高,导致喷酸的严重后果,使得企业生产成本上升。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提高盐酸炉生产能力装置,以克服现有相关技术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提高盐酸炉生产能力装置,包括合成炉,所述合成炉的一侧分别设有氢气管和氯气管,所述氢气管和所述氯气管均与所述合成炉相导通,所述合成炉的一侧设有一级降膜吸收器,所述合成炉与所述一级降膜吸收器之间通过管道一连接,所述一级降膜吸收器的一侧设有二级降膜吸收器,所述一级降膜吸收器与所述二级降膜吸收器之间分别通过管道二和吸水管一连接,所述一级降膜吸收器的底部一侧设有成品酸槽,所述一级降膜吸收器与所述成品酸槽之间通过管道三连接,所述管道二的底部设有平衡管,所述平衡管的另一端与冷凝酸槽连接,所述二级降膜吸收器的一侧设有尾气吸收塔,所述尾气吸收塔与所述二级降膜吸收器之间通过分别管道四和吸水管二连接,所述尾气吸收塔的一侧设有加压泵,所述尾气吸收塔与所述加压泵的一端连接,所述加压泵的另一端与无离子水槽连接,所述无离子水槽的一侧设有冷却器,所述无离子水槽与所述冷却器之间通过导管连接,所述冷却器的一侧与无离子水管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平衡管的材质为CPVC。
进一步的,所述冷却器为板式换热器,所述冷却器的材质为不锈钢材质,所述冷却器的型号为M10-MFM。
进一步的,所述冷却器采用水管一循环上水和水管二的循环回水进行冷却,冷却温度为20℃。
进一步的,所述加压泵加压控制出口压力为0.5Mpa。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东南电化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福建省东南电化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09740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