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卷线机构及绳带编织机有效
申请号: | 201822096201.2 | 申请日: | 2018-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96195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12 |
发明(设计)人: | 钟宇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岭市新中禾机械厂(普通合伙) |
主分类号: | D04C3/00 | 分类号: | D04C3/00 |
代理公司: | 台州蓝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29 | 代理人: | 周绪洞 |
地址: | 3175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转轴 绳带 绳带编织机 卷线机构 转动组件 本实用新型 过线轮 驱动源 打滑 留置 收线 支架 转动 编织 同步转动 成品率 集线轮 收绳 缠绕 | ||
本实用新型属于绳带编织领域,涉及一种卷线机构及绳带编织机,其解决了现有绳带编织机在收线的过程中绳带容易打滑留置,或者集线桶转动过快,编织好的绳带无法及时及时输送,导致收线效率和成品率降低。本卷线机构及绳带编织机,包括基座,基座上设有支架和驱动源,所述支架上转动设有转轴一、转轴二和转轴三,所述转轴一与驱动源之间设有转动组件一,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一与转轴二之间设有转动组件二,所述转轴一与转轴三之间设有转动组件三,所述转轴一与转轴二上分别设有可供绳带缠绕的过线轮,所述转轴三上设有与过线轮同步转动的集线轮。本实用新型避免了收绳带的时候绳带打滑留置或绳带无法及时输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绳带编织领域,涉及一种卷线机构及绳带编织机。
背景技术
绳带编织机又称走马机,用于编织生产各种圆形或空心扁形的无弹力和弹力绳带。传统的绳带编织机主要包括机架座组和走马链组,其中,机架座组包括机架、基座、跑马板以及复数个铸铁材质的齿轮,基座位于机架之上,而跑马板位于基座之上并与基座形成一密闭空间,复数个齿轮位于该密闭空间内,走马链组位于跑马板之上,穿设于跑马板的齿轮轴带动走马链组动作。
绳带经过编织后需要进行收线整理,在收绳过程中,通常利用集线桶自转将编织好的绳子卷于集线桶的表面。当绳子需要经过较长的路径才能抵达集线桶时,需要在绳子经过路径上设置若干过线轮,过线轮仅对经过的绳子提供支撑,导致在收线的过程中容易打滑留置,或者集线桶转动过快编织好的绳带无法及时及时输送,导致收线效率和成品率降低。为此如何使绳带收线的效率和成品率提升是一个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卷线机构及绳带编织机,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收绳带的时候绳带打滑留置或绳带无法及时输送。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卷线机构,包括基座,基座上设有支架和驱动源,所述支架上转动设有转轴一、转轴二和转轴三,所述转轴一与驱动源之间设有转动组件一,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一与转轴二之间设有转动组件二,所述转轴一与转轴三之间设有转动组件三,所述转轴一与转轴二上分别设有可供绳带缠绕的过线轮,所述转轴三上设有与过线轮同步转动的集线轮。
其工作原理如下:绳带经过编织,缠绕于设置在转轴一和转轴二上的过线轮上,转轴一和转轴二同步转动,过线轮带动缠绕于其上方的绳带主动朝集线轮方向输送,避免绳带在输送的过程中产生打滑而导致无法及时输送。转轴三与转轴一同步转动,位于转轴三上的集线轮与转轴一和转轴二的同步转动,避免转动不同步而导致绳带留置造成的卷线松散。
在上述的一种卷线机构中,所述转轴一上设有齿轮一,转轴二上设有齿轮二,所述支架上还设有惰轮轴,所述惰轮轴上设有惰轮,所述惰轮分别与齿轮一和齿轮二啮合传动。通过惰轮的设置能够使转轴一和转轴二朝同方向旋转,使得绳带在两个过线轮上的缠绕也沿一个方向进行。
在上述的一种卷线机构中,所述转轴一上设有皮带轮一,转轴二上设有皮带轮二,所述皮带轮一和皮带轮二上设有能够使其同步转动的皮带。
在上述的一种卷线机构中,所述转轴一上设有链轮一,转轴二上设有链轮二,所述链轮一和链轮二上设有能够使其同步转动的链条。
在上述的一种卷线机构中,所述过线轮上上沿轴向间隔设有凹槽,绳带缠绕于凹槽内。凹槽的设置可以将绳带间隔开来,避免绳带在过线轮上发生纠缠。
一种绳带编织机,包括若干组上述卷线机构。在一台绳带编织机上设有多组卷线机构,降低生产成本,提升单台绳带编织机的工作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岭市新中禾机械厂(普通合伙),未经温岭市新中禾机械厂(普通合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09620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