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角膜刮铲有效
申请号: | 201822094849.6 | 申请日: | 2018-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93922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17 |
发明(设计)人: | 张阳;王智群;邓世靖;田磊;梁庆丰 | 申请(专利权)人: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F9/007 | 分类号: | A61F9/007;A61B10/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30 | 代理人: | 杨凌波 |
地址: | 100730***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刮铲 钝端 锐端 握持部 弧状 角膜 本实用新型 深部病灶 薄片状 皮刮 皮区 清创 取材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角膜刮铲,包括:一握持部;以及一刮铲部,该刮铲部设在握持部的一端;其中,该刮铲部呈薄片状,刮铲部的头部一侧为锐端,另一侧为弧状钝端。通过在刮铲部的头部一侧设置锐端,另一侧设置弧状钝端,这样,钝端进行常规取材,锐端利于深部病灶清创及上皮区异常上皮刮除。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角膜刮铲。
背景技术
感染性角膜炎,需要进行手术治疗,而且,通常情况下还需要对感染病灶进行取材以进行疾病的精准化诊断。
目前,医生经常使用一种刮刀工具(15号圆刀片),或者使用细胞刷、针头等作为取材工具的替代。
但本申请发明人在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发明技术方案的过程中,发现上述情况至少存在如下技术问题:
首先,细胞刷为一次性使用,成本较高;
其次,采用针头时存在引起角膜穿孔的风险;
最后,15号圆刀片,虽为一次性使用的取材工具,使用广泛,但其为平面,而且边缘较钝,不易进行病灶清创,且不易将刮除的病灶组织均匀涂布于载玻片上,增大后续显微镜镜检的难度和漏检率。尤其是细小病灶的精细清创时,圆刀片的效果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角膜刮铲,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不易进行病灶清创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角膜刮铲,包括:一握持部;以及一刮铲部,所述刮铲部设在所述握持部的一端;其中,所述刮铲部呈薄片状,所述刮铲部的头部一侧为锐端,另一侧为弧状钝端。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本申请的角膜刮铲具有锐端和钝端设计的刮铲部,钝端进行常规取材,锐端利于深部病灶清创及上皮区异常上皮刮除,起到了对病灶清创良好的技术效果;
此外,弧面设计的铲头,利于刮下组织从病灶表面取下,弧面的铲头利于将铲头上的组织均匀的涂布于载玻片表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角膜刮铲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锐端为锐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锐端为直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锐端为钝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角膜刮铲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角膜刮铲,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不易进行病灶清创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病灶清创的问题,总体思路如下:
通过在刮铲部的头部一侧设置锐端,另一侧设置弧状钝端,这样,钝端进行常规取材,锐端利于深部病灶清创及上皮区异常上皮刮除。弧面设计的铲头,利于刮下组织从病灶表面取下,此外弧面的铲头利于将铲头上的组织均匀的涂布于载玻片表面。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参考图1,一种角膜刮铲,包括:一握持部10;以及一刮铲部20,该刮铲部20设在握持部10的一端;其中,该刮铲部20呈薄片状,刮铲部20的头部一侧为锐端21,另一侧为弧状钝端22。
通过在刮铲部的头部一侧设置锐端,另一侧设置弧状钝端,这样,钝端进行常规取材,锐端利于深部病灶清创及上皮区异常上皮刮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未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09484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