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导光板模具的进胶口结构以及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822088934.1 | 申请日: | 2018-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94407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7 |
发明(设计)人: | 周金库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亿洋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27 | 分类号: | B29C45/27;B29C45/26;B29L1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思微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37 | 代理人: | 朱琳 |
地址: | 2151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表壁 进胶口 导光板模具 模具 模腔 本实用新型 导光板 背光模组 边框反射 屏幕边缘 裁切面 光散射 接合面 面积比 散射光 裁切 减小 亮线 漏光 刀具 连通 生产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导光板模具进胶口结构,包括模腔和进胶口,所述模腔包括第一表壁、与所述第一表壁相对的第二表壁,以及连接所述第一表壁和第二表壁的侧表壁,所述进胶口通过所述侧表壁与所述模腔连通,且所述进胶口与所述侧表壁相连通的接合面与所述第一表壁和第二表壁均不相接;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用于生产导光板的模具,包括上述的导光板模具进胶口结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导光板模具进胶口结构以及模具,减小了模具所生产的导光板经刀具裁切后所形成的裁切面相对于所述模腔的侧表壁的面积比,减少该模具所生产的导光板在工作中的光散射量,从而减轻背光模组的边框反射散射光所形成的屏幕边缘出现亮线、漏光的现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了背光模组生产设备领域,具体的是一种导光板模具的进胶口结构以及模具。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更新换代,窄边框屏幕手机、电脑、电视等电子产品得到了市场化的推进。一般的,显示屏幕的背光模组普遍采用LED光原,并通过导光板生成面光源,用于对屏幕提供背光。由于导光板普遍采用注塑成型,其生产成型后,导光板主体需经过与注塑进胶口处形成的料头进行裁切,而导光板经裁切所形成的裁切面处在装配完成后的工作中,光经导光板作用导向至出光侧时,由于裁切面相对粗糙,或多或少都会在工作中出现漏光的情况。
基于上述情况,传统屏幕的背光模组为防止由导光板射出的光线从裁切面处发生散射并在背光模组的边框处发生反射形成屏幕边缘的亮线、漏光等不良,普遍采用遮光胶带对背光模组的边框处进行遮光处理。然而,目前显示屏幕的窄边框化,使得窄边框屏幕的背光模组边框处能粘贴遮光胶带的区域明显减少,这就对导光板漏光方面的技术要求变得更为严苛。请参阅图1和图2,现有技术中,用于生产导光板的模具在注塑加工时,模具的进胶口2b的高度与模腔1b深度一致,其所生产的导光板的板体1a的侧表面10a上的裁切面20a较大,光线散射的通路更大,出现漏光的可能更大,无法适应目前显示屏幕窄边框化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导光板模具进胶口结构以及模具,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导光板模具所生产的导光板工作时散射光线量大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导光板模具进胶口结构,包括模腔和进胶口,所述模腔包括第一表壁、与所述第一表壁相对的第二表壁,以及连接所述第一表壁和第二表壁的侧表壁,所述进胶口通过所述侧表壁与所述模腔连通,且所述进胶口与所述侧表壁相连通的接合面与所述第一表壁和第二表壁均不相接。
进一步的,所述侧表壁由多个侧表壁单元首尾相连而成,所述接合面位于其中一个所述侧表壁单元上,并不与其余的所述侧表壁单元相接。
进一步的,所述侧表壁由多个侧表壁单元首尾相连而成,所述接合面位于其中一个所述侧表壁单元上,并与其中一个与其所在的侧表壁单元相邻的所述侧表壁单元相接。
进一步的,所述模腔呈长方体。
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用于生产导光板的模具,包括上述的导光板模具进胶口结构。
本申请实施例同时公开了:一种导光板模具进胶口结构,包括模腔和进胶口,所述模腔包括第一表壁、与所述第一表壁相对的第二表壁,以及连接所述第一表壁和第二表壁的侧表壁,所述进胶口通过所述侧表壁与所述模腔连通,且所述进胶口与所述侧表壁相连通的接合面与所述第一表壁和第二表壁中的一个相接。
进一步的,所述侧表壁由多个侧表壁单元首尾相连而成,所述接合面位于其中一个所述侧表壁单元上,并不与其余的所述侧表壁单元相接。
进一步的,所述侧表壁由多个侧表壁单元首尾相连而成,所述接合面位于其中一个所述侧表壁单元上,并与其中一个与其所在的侧表壁单元相邻的所述侧表壁单元相接。
进一步的,所述模腔呈长方体。
本申请实施例进一步公开了:一种用于生产导光板的模具,包括上述的导光板模具进胶口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亿洋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亿洋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08893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模具强拉结构
- 下一篇:一种汽车前除霜风道本体注塑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