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便携式电动吸虫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22088496.9 | 申请日: | 2018-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94983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18 |
发明(设计)人: | 牛东升;尤士骏;尤民生;余苑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农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M3/00 | 分类号: | A01M3/00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吴志龙 |
地址: | 350002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吸虫管 昆虫 抽气管 吸虫器 负压 联通 分离器 本实用新型 负压装置 可拆连接 昆虫收集 无损伤 靶标 抽吸 基部 滤网 装卸 隔离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便携式电动吸虫器,包括用于抽吸昆虫的吸虫管及用于实现昆虫收集的分离器,所述吸虫管基部可拆连接有与吸虫管联通有用于使吸虫管产生负压的抽气管,所述吸虫管端部具有用于吸取昆虫的吸虫口,所述抽气管与负压装置联通从而使吸虫管产生负压收集昆虫,所抽气管及吸虫管之间具有隔离昆虫防止昆虫由吸虫管进入抽气管的滤网,本实施例中吸虫器结构简单,易于装卸,成本低廉,而且操作方便,尤其适合对靶标昆虫的大量、高效、无损伤收集和分离。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便携式电动吸虫器。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吸虫器或捕虫器种类很多,但大多都是通过抽吸空气造成局部气压差的的原理吸虫,或通过交换装置收集靶标昆虫,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吸虫速度过快容易造成虫体损伤;气流控制不稳定可能会致使靶标昆虫逃逸;集虫仓适用于大规模吸虫而不适合要求精细化试验操作等。因此,如何能以个体为单位吸虫、分离并转移已成为每一个昆虫研究者亟待解决的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改进,即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吸虫器或捕虫器种类很多但存在存在吸虫速度过快容易造成虫体损伤。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案是:一种便携式电动吸虫器,包括用于抽吸昆虫的吸虫管及用于实现昆虫收集的分离器,所述吸虫管侧部可拆连接有与吸虫管联通有用于使吸虫管产生负压的抽气管,所述吸虫管外侧端具有用于吸取昆虫的吸虫口,所述抽气管与负压装置联通从而使吸虫管产生负压收集昆虫,所抽气管及吸虫管之间具有隔离昆虫防止昆虫由吸虫管进入抽气管的滤网。
进一步的,所述吸虫管后侧连接有与吸虫管联通的环状的导气管,所述环状的导气管下端固定有锥形插头,所述锥形插头中部具有与环状的导气管联通通孔,所述分离器下端封闭,上端具有罩于锥形插头下端出口的开口,且分离器上端开口与锥形插头密封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负压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中部具有负压室,所述负压室一端具有与抽气管联通的进气口及另一端设置有排气口,所述负压室具有由电机驱动转动的抽气扇,所述壳体内具有为电机提供能源的电池。
进一步的,所述吸虫管直径小于至导气管直径或吸虫管至导气管沿空气进入的方向直径逐渐增大。
进一步的,所述吸虫管包括吸头及管身,所述吸头为呈由内至外直径逐渐缩小的锥状吸头或所述吸虫管外侧端具有由内至外直径逐渐增大的喇叭状吸头。
进一步的,所述滤网固定于导气管与抽气管连接处。
进一步的,分离器上端开口固定有封盖,所述分离器与锥形插头螺纹或卡扣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抽气管内嵌有螺旋状的钢丝。
进一步的,所述吸虫管与环状的导气管经卡箍连接,所述抽气管与导气管为螺纹连接。
进一步的,导气管与抽气管连接处,抽气管口径大于导气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该吸虫器结构简单,易于装卸,成本低廉,而且操作方便,尤其适合对靶标昆虫的大量、高效、无损伤收集和分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吸虫管、导气管及抽气管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负压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吸虫管实施例一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吸虫管实施例二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抽气管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导气管及抽气管气流走向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农林大学,未经福建农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08849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捕虫装置
- 下一篇:一种遥控葡萄架农药喷药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