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臭氧破坏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822087632.2 | 申请日: | 2018-12-1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93174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30 |
| 发明(设计)人: | 陈立忠;邱子锋;林振洪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龙净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D53/86 | 分类号: | B01D53/86;B01D53/76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宋天凯;罗满 |
| 地址: | 3640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气流均布装置 臭氧破坏器 壳体 进气口 本实用新型 催化模块 筒状部件 进气 均布 内壁 催化剂寿命 设备安全性 分流 分流部件 局部过热 臭氧 催化剂 体内 分解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臭氧破坏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具有进气口,所述壳体内设有催化模块;还包括气流均布装置,所述气流均布装置安装于所述进气口和所述催化模块之间,包括:筒状部件,安装于所述壳体的内壁;分流部件,固定于所述筒状部件的内壁,用于对进气进行分流、均布。本实用新型所提供臭氧破坏器,其内设有气流均布装置,能够对进气进行分流、均布,可提高臭氧的分解破坏效果。并较大程度地避免催化剂局部过热,以及由此而造成的催化剂寿命缩短、设备安全性较差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尾气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臭氧破坏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臭氧破坏器均未设置气流均布装置,这就会导致尾气在臭氧破坏器内部分布不均,影响臭氧破坏的效果。且由于臭氧分解会产生大量热量,如果尾气分布不均,还有可能造成臭氧破坏器内催化剂局部过热,进而影响催化剂的使用寿命,加速催化剂的失活,这又将导致催化效果的进一步下降。此外,不能完全分解的臭氧还有可能会对对操作的人员造成伤害,影响设备使用安全。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方案,以克服上述缺陷,仍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臭氧破坏器,其内设有气流均布装置,能够对进气进行分流、均布,可提高臭氧的分解破坏效果。并较大程度地避免催化剂局部过热、催化剂寿命缩短、设备安全性较差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臭氧破坏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具有进气口,所述壳体内设有催化模块;还包括气流均布装置,所述气流均布装置安装于所述进气口和所述催化模块之间,包括:筒状部件,安装于所述壳体的内壁;分流部件,固定于所述筒状部件的内壁,用于对进气进行分流、均布。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臭氧破坏器,其壳体内设有气流均布装置,使得尾气在臭氧破坏器内的分布可以较为均匀,能够提高催化模块对臭氧的分解破坏效果,并能够较大程度地避免臭氧分解所产生热量在催化模块的局部进行集聚,进而可较大程度地克服催化剂局部过热,以及由此而带来的催化剂寿命缩短、设备安全性较差的问题。
可选地,所述分流部件包括散流层和均流层,所述散流层位于所述均流层的上方,用于分散所述进气,所述均流层用于均布所述进气。
可选地,所述散流层包括若干间隔设置的散流梁,各所述散流梁的两端均固定于所述筒状部件的内壁,相邻两所述散流梁之间或者所述散流梁与所述筒状部件内壁之间形成散流通道;所述散流梁的顶面具有向下倾斜的引导面,以将所述进气分散至所述散流通道。
可选地,所述散流梁为圆管梁或者圆杆梁。
可选地,各所述散流梁等间隔分布,且相邻两所述散流梁的间距为15-24mm。
可选地,所述均流层为孔板,所述孔板的外缘固定于所述筒状部件的内壁。
可选地,所述孔板为圆孔板。
可选地,所述均流层与所述散流层的间距为60-100mm。
可选地,还包括支撑部件,所述支撑部件固定于所述壳体的内壁,用于支撑、定位所述筒状部件。
可选地,所述筒状部件的外壁与所述壳体的内壁之间具有预设间隙。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臭氧破坏器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气流均布装置在一种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仰视图。
图1-3中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壳体、11进气口、12出气口;
2催化模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龙净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福建龙净环保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08763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