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适用于激光熔覆的智能送粉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2085980.6 | 申请日: | 2018-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948179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11 |
发明(设计)人: | 颜丙功;吕培杰;胡奔;张炳威;林少宁;路平;王霏;张际亮;顾永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侨大学 |
主分类号: | C23C24/10 | 分类号: | C23C24/10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5204 | 代理人: | 张松亭;张迪 |
地址: | 3620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送粉装置 气体流量计 固体流量计 激光熔覆 连通 储粉装置 废气净化 控制系统 筛粉装置 比例阀 出粉口 输送器 泄气口 进气 进气口 本实用新型 智能 上端 控制柜 排气管 送粉头 阻隔网 熔覆 下端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适用于激光熔覆的智能送粉装置,包括:储粉装置、筛粉装置、送粉装置、控制柜、气体流量计、固体流量计、废气净化槽和控制系统;所述储粉装置的上端通过气体流量计连通进气输送器,下端通过筛粉装置连接至送粉装置;所述送粉装置的进气口和出粉口分别通过比例阀和气体流量计连通进气输送器,出粉口的末端通过固体流量计连接熔覆送粉头用于激光熔覆的供粉;送粉装置的泄气口有阻隔网,泄气口通过排气管连通废气净化槽;所述气体流量计、固体流量计和比例阀由控制系统控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激光加工领域,尤其涉及激光熔覆再制造工艺。
背景技术
激光熔覆技术可显著改善零部件表面的耐磨损、耐腐蚀、耐热冲击及抗氧化等性能,已广泛应用于汽车模具、化工机械及电力装备等的修复与表面改性。在激光熔覆再制造系统中,送粉器主要用于向熔池均匀、准确地输送粉末。粉末-气体流是典型的气固两相流,具有典型的流体特性。随着粉末粒径的增加,送粉可能变成离散问题。加工过程中,如果载气量过大,会使熔池的强制对流加强,降温过快,熔池过早凝固,粉末利用率低;如果粉末供给量过大,在进入熔池之前,激光被过多遮挡,基底材料得不到足够的热量无法形成稳定的熔池,且粉末会以液滴的形式覆于基底表面,基底与熔覆层的结合性较差。总之,激光熔覆再制造产品的质量与送粉过程密切相关,送粉过程的精确控制对保证熔覆层质量有重要作用。目前,激光熔覆用送粉器普遍存在以下问题:1)需要借助筛粉机对粉末预先筛选;2)使用前后都需要除粉清洗,拆卸复杂,清洗过程繁琐;3)粉末输送过程开环控制,送粉稳定性难以保证;4)外控接口和指令简单,只提供简单的送粉启停的开关量,送粉器的状态参数无法传送给激光熔覆系统的总控制单元;5)送粉参数只能由操作人员凭借经验设置,存在一定的技术门槛;6)粉末筛选及除粉清洗过程都对操作人员的身体健康有负面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适用于激光熔覆的智能送粉装置,克服了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适用于激光熔覆的智能送粉装置,包括:储粉装置、筛粉装置、送粉装置、控制柜、气体流量计、固体流量计、废气净化槽和控制系统;
所述储粉装置的上端通过气体流量计连通进气输送器,下端通过筛粉装置连接至送粉装置;
所述送粉装置的进气口和出粉口分别通过比例阀和气体流量计连通进气输送器,出粉口的末端通过固体流量计连接熔覆送粉头用于激光熔覆的供粉;送粉装置的泄气口有阻隔网,泄气口通过排气管连通废气净化槽;
所述气体流量计、固体流量计和比例阀由控制系统控制。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储粉装置由储粉罐、载体、拆装机构组成;储粉罐的上端通过气体流量计连通进气输送器保证其有一定进气压力向下一机构送粉,储粉罐的下端连接所述载体,并且所述载体与筛粉装置呈密封连接;所述储粉罐和载体通过所述拆装机构形成可拆卸连接。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筛粉装置包括筛箱、筛框、振动电机、减震系统、筛网更换机构;所述控制系统中设置好相应的数值,便可根据不同的粉末粒径要求通过筛网更换机构自动更换不同的筛网。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送粉装置包括沸腾送粉腔;气流从送粉装置的进气口进入送粉腔,将粉末流化或者达到临界流化,同时由气体将这些流化或者临界流化的粉末送出粉口吹出一种适用于激光熔覆的智能送粉装置,包括储粉装置、筛粉装置、送粉装置、控制柜、气体流量计、固体流量计、废气净化槽和控制系统。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粉末更换模块化。拆卸方便,清理便捷,可大幅降低操作人员的工作量;
2)筛粉送粉一体化。将筛粉机构与送粉器整合成一体,通过自动筛粉更换机构控制粉末粒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侨大学,未经华侨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08598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反应腔室及半导体加工设备
- 下一篇:一种深孔激光修复送粉器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