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野外作业的便捷安装式接地棒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822082755.7 | 申请日: | 2018-12-1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97301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03 |
| 发明(设计)人: | 王礼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超越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R4/66 | 分类号: | H01R4/66 |
| 代理公司: | 11411 北京联瑞联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郑自群<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
| 地址: | 650217 云南省昆明市经开区信息产业***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金属管 连接片 呼吸孔 端头 本实用新型 电解溶液 离子晶体 周边土壤 接地棒 开挖 不锈钢金属管 便捷安装式 离子接地棒 接地电阻 施工工序 野外作业 一体成形 圆形凹槽 锥形结构 电阻率 后溶解 接线孔 可重复 上端 管壁 管内 耗材 填充 流出 拆除 地下 土壤 吸收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野外作业的便捷安装式接地棒结构,包括不锈钢金属管,管壁有呼吸孔,管内填充离子晶体。当离子接地棒埋于地下后,离子晶体通过呼吸孔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后溶解为电解溶液,电解溶液又通过呼吸孔流出并分散到周边土壤,从而改善了周边土壤的电阻率,进而达到降低接地电阻的目的。在金属管的底部设置有锥形结构,在金属管的上部设置有连接片,在连接片上设置有接线孔,在连接片的上端设置有端头,端头的形状为圆形,连接片与金属管一体成形,在端头与金属管之间设置有圆形凹槽。本实用新型的接地棒结构简单,简化了施工工序,节省了成本,耗材较少,开挖面积小,开挖深度浅,拆除方便,可重复使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雷接地工程技术领域,更为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野外作业的便捷安装式接地棒结构。
背景技术
比如部队的雷达车辆一般都是野外、露天作业,遇到雷雨天气极易遭受雷击。所以一套完善的防雷措施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其中接地是一个最大的难题。如果简单埋设几根接地体,根本没办法达到接地降阻的目的,如果要达到正常使用要求,每个接地系统都需要使用至少10个以上垂直接地体,40米以上水平接地体;同时因为车辆随时有可能更换作业地点,这意味着每更换一个地点,都要重新制作一套接地系统,这势必会造成巨大的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野外作业的便捷安装式接地棒结构,接地棒结构简单,简化了施工工序,节省了成本,耗材较少,开挖面积小,开挖深度浅,拆除方便,可重复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用于野外作业的便捷安装式接地棒,包括金属管(及管内填充物),在所述金属管的底部设置有锥形结构,在所述金属管的上部设置有连接片,在连接片上设置有呼吸孔,在所述连接片的上端设置有端头,端头的形状为圆形,所述连接片与金属管一体成形,在端头与金属管之间设置有圆形凹槽;在金属管内填充有离子晶体,当接地棒埋于地下后,离子晶体通过呼吸孔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后,溶解为电解溶液,电解溶液又通过呼吸孔流出并分散到周边土壤,从而改善了周边土壤的电阻率,进而达到降低接地电阻的目的。
进一步的,包括接地线,所述接地线穿过所述呼吸孔连接下一根接地棒。
进一步的,所述金属管的高度在1.3m~1.6m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呼吸孔为圆形或方形。
进一步的,所述金属管的高度为1.6m。
进一步的,将多根所述接地棒按照3~5米的间距相连,深度不低于30cm,组成一个接地联合体,水平安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金属管,在金属管的底部设置有锥形结构,在金属管的上部设置有连接片,在连接片上设置有呼吸孔,在连接片的上端设置上有端头等,接地棒结构简单,简化了接地棒的施工工序,节省了成本,耗材较少,开挖面积小,开挖深度浅,拆除方便,可重复使用。在金属管内填充有离子晶体,当接地棒埋于地下后,离子晶体通过呼吸孔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后,溶解为电解溶液,电解溶液又通过呼吸孔流出并分散到周边土壤,从而改善了周边土壤的电阻率,进而达到降低接地电阻的目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接地棒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防雷接地结构示意图。
图中,111-锥形结构,222-金属管,333-呼吸孔,444-连接片,555-端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超越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云南超越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08275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