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豆类脱皮分离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822081919.4 | 申请日: | 2018-12-1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949852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18 |
| 发明(设计)人: | 李亮亮;王广召;杨保国;刘鲁明;王迺仁 | 申请(专利权)人: | 鲁山县华豫万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23N15/10 | 分类号: | A23N15/10;B07B4/00;C11B1/0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467300 河南省平顶山市***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脱皮装置 脱皮分离装置 提升装置 脱皮机 电机 豆类 风机 圆箩 配合连接 配合设置 进料斗 本实用新型 支撑架固定 脱皮 风机设置 工作连续 匹配设置 设备结构 生产效率 侧方 风管 紧凑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豆类脱皮分离装置;包括提升装置、脱皮装置、圆箩和风机;所述提升装置配合设置在脱皮装置的一侧,所述脱皮装置通过支撑架固定安装在提升装置的侧方,脱皮装置包括进料斗、脱皮机和电机;所述进料斗匹配设置在脱皮机的上方;所述电机配合设置在脱皮机下方;所述电机与风机配合连接,且风机设置在电机的一侧;所述风机通过风管与圆箩配合连接,且圆箩设置在脱皮装置的外侧。本豆类脱皮分离装置能够实现在脱皮的同时实现了皮与仁的分离,设备结构紧凑,工作连续,生产效率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粮食加工机械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豆类脱皮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大豆含8%左右的皮,含油量仅0.6~0.7%,而且皮中含有大量纤维素,色素、胶质及蜡质含量也较高。如果带皮制油,皮不仅不出油,反而会吸附油脂残留在饼粕中,降低出油率。皮中的色素等杂质在制油过程中会转移到毛油中,使毛油的色泽加深,质量降低。带皮制油所得饼粕中皮含量很高,蛋白质含量低,使饼粕的利用价值降低。带皮制油,还会造成轧胚效果及料胚质量的降低、设备的有效生产能力降低、动力消耗的增加和机件的磨损等。因此需要对大豆及其它豆类进行脱皮并分离,现有的机械通常都是单一设备,即脱皮机出来的成品是豆皮与豆仁的混合物,还需要其他配套设备才能将豆皮与豆仁分离开。
现有技术设备存在的问题是:客户投入设备多,能耗高;设备不紧凑,占地大;设备与设备之间需人工投料,人工成本高,劳动强度大。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豆类脱皮分离装置;能够实现在脱皮的同时实现了皮与仁的分离,设备结构紧凑,工作连续,生产效率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豆类脱皮分离装置;包括提升装置、脱皮装置、圆箩和风机;所述提升装置配合设置在脱皮装置的一侧;所述脱皮装置通过支撑架固定安装在提升装置的侧方,脱皮装置包括进料斗、脱皮机和电机;所述进料斗匹配设置在脱皮机的上方;所述电机配合设置在脱皮机下方;所述电机与风机配合连接,且风机设置在电机的一侧;所述风机通过风管与圆箩配合连接,且圆箩设置在脱皮装置的外侧。
所述提升装置包括提升机进料斗、提升机和提升机出料管,提升机进料斗设置在提升机的外侧;所述提升机出料管一端配合设置在提升机的上端,另一端向下延伸至脱皮装置的上方;所述脱皮装置的进料斗位于提升机出料管的下方。
所述提升装置通过支撑架安装在脱皮装置的一侧;所述圆箩与脱皮装置的脱皮机匹配连接。
所述圆箩与电机配合连接,且圆箩的下方间隔设置有三个出料口。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分别与脱皮装置配合连接的圆箩和风机,能够实现脱皮后的豆类混合物进入到圆箩内,通过圆箩和风机的共同作用,在圆箩下方通过三个出料口,分别将豆粉、碎瓣和豆仁分离,一次性完成豆皮与豆仁的分离,本装置设备结构紧凑,工作连续,生产效率高,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鲁山县华豫万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鲁山县华豫万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08191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大蒜加工用清洁装置
- 下一篇:一种鱼饲料生产用制粒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