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切口保护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22081163.3 | 申请日: | 2018-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21004412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11 |
发明(设计)人: | 金跃辉;周海燕;殷青;唐超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契斯特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90/00 | 分类号: | A61B90/00 |
代理公司: | 31311 上海沪慧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朱九皋 |
地址: | 201400 上海市奉贤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支撑环 本实用新型 切口保护器 软连接体 上端口 内管 外管 可伸缩的 可调节 折叠 减小 下端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切口保护器,包括:第一支撑环、软连接体、第二支撑环,所述第一支撑环与第二支撑环通过软连接体连接;所述第一支撑环外径小于第二支撑环的内径。所述第一支撑环包括内管及外管,所述内管可伸缩的插入外管中,以形成可调节第一支撑环内径的调节机构。本实用新型上端口可进行调节,上端口可完整的折叠进入下端口中,减小切口保护器体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切口保护器。
背景技术
在小切口或微创手术过程中,例如腔镜辅助甲状腺手术等,在手术过程中,由于切口小术中视野暴露差,术中切口容易因用力牵拉后损伤、拉大;同时边缘容易烫伤,这样容易导致术后切口大,疤痕增生明显;另外无保护切口容易切口感染。
现有技术中存在切口保护器,如开创保护器、内窥镜手术耗材等,然而现有的切口保护器形状单一,与切口的形状难以吻合,使用效果较差,对病人的保护作用有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切口保护器形状单一,与切口的形状难以吻合,使用效果较差,对病人的保护作用有限,两端大小一致,难以调节,适用范围小等问题,提供一种切口保护器,能够有效控制拉钩对于切口的拉力,减少切口牵拉伤和术后切口增大的可能性,同时减少切口烫伤、感染的发生。具体方案如下:
一种切口保护器,包括:第一支撑环、软连接体、第二支撑环,所述第一支撑环与第二支撑环通过软连接体连接;所述第一支撑环外径不大于第二支撑环的内径。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撑环包括内管及外管,所述内管可伸缩的插入外管中,以形成可调节内径的第一支撑环。
进一步的,所述外管下端靠近内管伸入端处具有软连接体伸入的槽。
进一步的,所述外管内设有限制内管移动的凸起柱。
进一步的,所述内管的端头设置为箭头型或T字型。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撑环的外径为45~65mm,所述第二支撑环内径为65mm。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撑环与第二支撑环之间的距离为40mm。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支撑环外径不大于第二支撑环的内径,当第二支撑环与第一支撑环叠在一起放入切口时,减小了切口保护器放入切口时的厚度,避免了扩大切口的隐患。
2、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支撑环包括内管及外管,所述内管可伸缩的插入外管中,以形成可调节内径的第一支撑环,因此可以在置入切口前后,调节第一支撑环的直径。
3、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支撑环的外管下端靠近内管伸入端处具有软连接体伸入的槽,可以有助于连接内管部位的软连接体在变化直径时伸入该槽,避免软连接体在第一支撑环变径时产生不规则的褶皱。
4、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支撑环的外管内设有限制内管移动的凸起柱(比如:可以控制内管进一步伸入外管),可以有效控制第一支撑环变径的范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切口保护器需要安装的位置。
图2是本实用新型切口保护器安装前折叠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切口保护器安装过程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切口保护器安装后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切口保护器安装前未拉开状态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切口保护器安装后拉开状态示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支撑环与第二支撑环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契斯特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契斯特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08116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固定在手术床沿的新型器械托盘
- 下一篇:一种襻式造口支撑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