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非破坏性连续采集根际土的根盒有效
申请号: | 201822078995.X | 申请日: | 2018-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93907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17 |
发明(设计)人: | 徐阳春;韦中;谷益安;沈其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G9/02 | 分类号: | A01G9/02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218 | 代理人: | 徐冬涛;邢贤冬 |
地址: | 211225 江苏省南京市溧***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尼龙网袋 根际土 非破坏性 连续采集 内筒体 外筒体 本实用新型 金属网筒 植物根系 作物生长 中层 采样时期 尼龙网筒 位置相对 物质交换 依次排列 支撑作用 植株根际 植株根系 装填 非生物 尼龙网 圆筒形 土壤 混匀 内装 土体 外筒 体内 采集 室内 生长 中介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非破坏性连续采集根际土的根盒,包括外筒体、置于外筒体内的内筒体,外筒体为金属网筒,内筒体是由尼龙网制成的圆筒;在外筒体和内筒体之间设有若干尼龙网袋用于装填作物生长介质,尼龙网袋依次排列成圆筒形。本实用新型根盒中金属网筒起支撑作用,尼龙网筒作为根室,能够限制植物根系的生长;中层的尼龙网袋内装厚度1‑2mm作物生长介质,尼龙网袋中介质受根室内植株根系活动的直接影响,可与周围环境中的土体进行生物和非生物的物质交换,当植物根系长满整个根室时,尼龙网袋中的介质可视作根际土,每个采样时期采集根盒中层位置相对的3个含土尼龙网袋,混匀其中土壤即为植株根际土壤,实现非破坏性连续采集根际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非破坏性连续采集根际土的根盒。
背景技术
自然状态下,植物根际定殖着大量微生物,这些土壤微生物群落对植物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掌握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动态变化对于揭示它们对植物健康的贡献,探索基于根际微生物生态提升作物健康的技术非常重要。研究发现许多植物病害(病害爆发之后)都能对根际微生物群落组成产生重大影响,例如黑云杉根腐病、柑橘黄龙病和棉花黄萎病等。研究健康和发病植株根际微生物群落的差异有助于寻找根际中具有抑病作用的微生物类群,然而在疾病爆发以后研究健康和发病植株根际微生物群落的差异得到的信息十分有限,因为病原菌侵染对植物造成的影响可能会掩盖许多重要信息,例如病害可能会引发植物根系腐烂从而吸引降解植物残体的微生物,而这些腐解微生物则可能被错误的当作抑制植物病害的微生物类群。植物病害侵染是一个动态、连续的过程,每个独立植株发病时间不同,同一时间的病情状况也不尽相同,传统破坏取样方式无法获取独立植株从健康到发病这一动态变化过程中根际土壤样品。此外,传统破坏取样方式需在植物生长不同阶段破坏性的采集根际样品,例如需获得3株植株在5个生长发育时期的根际土壤,则需种植3×5=15株植株,而采用非破坏性取样方式则仅需3株植株,极大的减少了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传统破坏性取样方式无法实现对植株个体根际土的连续采集的问题,提供一种非破坏性连续采集根际土的根盒,实现作物植株个体在不同生长时期根际土的连续采集而不损伤植株根系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非破坏性连续采集根际土的根盒,包括外筒体、置于外筒体内的内筒体,在所述的外筒体和内筒体的筒壁之间设有若干尼龙网袋用于装填作物生长介质(如土壤、基质),尼龙网袋依次排列成圆筒形。
所述的外筒体为敞口的金属网筒;所述的金属网筒的孔径为2-6mm。
所述的内筒体为尼龙网筒;所述的内筒体是由孔径40-60μm的尼龙网制成的敞口圆筒。
所述的尼龙网袋的宽度为21-23mm,高度与根盒高度相同。尼龙网袋的孔径为100-200μm。在所述的尼龙网袋中装填1-2mm厚的作物生长介质作为根际土。
所述的内筒体装填作物生长介质用于栽培作物。
具体的,所述的非破坏性连续采集根际土的根盒的底面直径为110mm,高为136mm。在该规格下,采用的尼龙网袋的个数为18-20个。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为了便于取样,在所述的尼龙网袋的上沿设有拉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农业大学,未经南京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07899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花箱
- 下一篇:一种用于园林装饰的双面绿植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