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路沿石施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2075095.X | 申请日: | 2018-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95556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29 |
发明(设计)人: | 张磊;王岩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磊 |
主分类号: | E01C11/22 | 分类号: | E01C11/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74550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路沿石 传送带 施工装置 施工槽 溜槽 道路施工设备 输送带 铺设 本实用新型 施工成本 移动平台 前行 省力 补给 施工 | ||
本实用新型涉及道路施工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路沿石施工装置,包括平台、传送带和溜槽,通过传送带和溜槽将路沿石输送至路沿石施工槽,随着移动平台的前行,通过输送带补给路沿石,使路沿石一个接一个地铺设于施工槽内,实现路沿石的快速高效铺设施工,简便省力,用工少,可有效降低施工成本,快捷、安全可靠,实用性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道路施工材料及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道路施工用排渗型路沿石及其施工装置。
背景技术
路沿石是路面边缘的界石,也称道牙石、路边石、路牙石,在路面上作为区分车行道、人行道、绿地、隔离带和道路其他部分的界线,起到保障行人、车辆交通安全、保证路面边缘整齐、保护路基的作用。通常为采用用石料切削或者混凝土浇注而成条块状结构,比较笨重,其铺设施工主要靠人工进行,费工费时,效率低下。
传统的路沿石通常为实心结构,没有排水通道,不具备排水功能,雨水天气或者洒水车洒水后,传统的路沿石会阻挡积水外流或渗透,容易在路面上形成积水,对行车安全造成安全隐患,并且车辆经过时,容易将积水飞溅,容易将积水溅到过往行人和其他车辆上,造成不良的交通出行体验。公布号为CN 107700311 A的发明专利2018年2月16日公布了一种透水型路沿石,其集水槽位于路沿石的底部,且为敞口结构,一方面过水量有限,另一方面其路沿石铺设时,底部泥土容易对其集水槽造成填充堵塞,排水及透水效果差。
公告号为CN 207987690 U的实用新型专利2018年10月19日公告了一种路沿石施工车,其结构复杂,操作十分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排水性能好,同时兼具渗水性能且方便施工铺设的排渗型路沿石,同时,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施工方便的路沿石施工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排渗型路沿石,包括路沿石本体,所述本体内平行设置有上下两贯穿所述本体的排水通道,两排水通道间布设有竖向连接通道,所述本体一侧布设有与两排水通道连通的进水孔,其中下侧的排水通道底部布设有贯通至路沿石底面的渗水通道。
所述上下两排水通道的进水孔间对应设置有连通凹槽。
所述进水孔、连通凹槽和渗水通道内均设置有碎石透水挡体。
所述排水通道一端为凸出所述本体的锥台环形结构,另一端为与锥台环形结构相对应配合的内凹喇叭口结构。
一种路沿石施工装置,包括水平移动第一平台,第一平台上设置有路沿石吊架,第一平台一侧设置有第二平台,第二平台上设置有传送带,第二平台后端铰接有斜坡结构的溜槽,溜槽通过升降机构与第一平台连接,所述传送带上方设置有与溜槽内侧壁内侧搭接的斜置导板。
所述传送带优选具有一定角度的倾斜,既方便其与溜槽的对接,又避免路沿石在传送带上自行滑动。
所述传送带的外侧设置有与溜槽外侧壁内侧搭接的边挡。
所述传送带于传送面底部设置有托板或若干托辊。
所述溜槽内布设有若干溜辊。
所述溜槽的壳体底板下端具有一段平面结构。
所述路沿石吊架包括底座、支杆、压杆和吊爪,所述支杆包括相互插接并可旋转的上支杆和下支杆,下支杆下端与底座固定连接,上支杆与所述压杆铰接,压杆一端通过吊绳与吊爪连接。
所述吊爪包括与所述吊绳连接在水平套筒,水平套筒内插接有水平滑杆,水平套筒和水平滑杆上设置有相对应L形卡爪。
本实用新型所取得的有益技术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磊,未经张磊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07509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城市道路排水结构
- 下一篇:一种路沿石施工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