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围檩及采用该围檩的支护体系有效
申请号: | 201822074686.5 | 申请日: | 2018-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926072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16 |
发明(设计)人: | 程云;谢全鸿;蒙文武;陈星旭;陈东川;刘瑞斌;漆涛;何煜民;杨闯;李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7/04 | 分类号: | E02D17/04 |
代理公司: | 成都华复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98 | 代理人: | 庞启成 |
地址: | 10000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环形支撑 围檩 咬合桩 斜拉件 支护体系 横撑 减小 支架 建筑工程技术 本实用新型 环向设置 施工空间 支架结构 上端 下端 承载 占用 支撑 申请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围檩及采用该围檩的支护体系,所述围檩,包括沿咬合桩环向设置的环形支撑,所述环形支撑的外侧与咬合桩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环形支撑的内侧还设置有若干的横撑,所述横撑连接在所述环形支撑的相对侧之间,所述环形支撑下方还设置有若干的支座,所述支座与咬合桩固定连接,在所述环形支撑的上还设置有若干的斜拉件,所述斜拉件的下端与所述环形支撑相连,所述斜拉件的上端与咬合桩固定。本申请的围檩结构,在环向上对咬合桩进行良好支撑,而且还减小了对环形支撑下方支架的承载要求,进而能够大幅简化环形支撑下方的支架结构,减小环形支撑下方支架占用过多施工空间而带来不利影响。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围檩及采用该围檩的支护体系。
背景技术
在建筑工程技术领域中,桥梁承台作为桩基与墩柱的转换,在跨江、跨河时,一般设置在低于水位以下,甚至原始河床以下,当原始河床为基岩裸露时,多是采取设计变更提高承台的方式来完成承台施工,或选择先爆破基岩并清渣,再做围护结构,然后施工桩基及承台的方法完成基础的施工。
上述方式虽然能够完成承台的施工,但是依然存在有不足,对于变更设计而言,在变更承台设计时,整个工程的其他部分也需要做相应变更,整个施工过程安排也需要作出相应调整,极大的增加了工作量和施工成本;而且,当工程处于内河施工时,由于船只较少,也大幅增加了施工难度,导致实施成本超高的问题,所以,采用密排桩支护施工承台的方法出现了人们的视野中,在该施工方式中,需要在承台外围设置密排桩,在密排桩内开挖基坑,然后在基坑内浇筑承台结构,当基坑较深时,密排桩距离基坑底板的高度较高,支护稳定性较差。
所以,在目前需要设计一种具有可靠支护效果的支护体系。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目前基坑密排桩支护存在支护稳定性不好的问题,提供一种具有可靠支护效果的支护体系。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围檩,包括沿咬合桩环向设置的环形支撑,所述环形支撑的外侧与咬合桩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环形支撑的内侧还设置有若干的横撑,所述横撑连接在所述环形支撑的相对侧之间,所述环形支撑下方还设置有若干的支座,所述支座与咬合桩固定连接,在所述环形支撑的上还设置有若干的斜拉件,所述斜拉件的下端与所述环形支撑相连,所述斜拉件的上端与咬合桩固定。
本申请的围檩结构,环形支撑的外侧与咬合桩之间为固定连接,在环向上对咬合桩进行良好支撑,通过设置斜拉件,对环形支撑提供向上的拉力,如此,减小环形支撑下移风险,而且还减小了对环形支撑下方支架的承载要求,进而能够大幅简化环形支撑下方的支架结构,减小环形支撑下方支架占用过多施工空间而带来不利影响。
优选的,所述斜拉件的下端沿所述环形支撑的内侧向下延伸,形成贴合在环形支撑内侧上的贴合部,所述贴合部与所述环形支撑内侧之间相焊接。如此设置,使斜拉件在竖向拉起环形支撑的同时,还在横向上对环形支撑形成支撑,而且,还使得贴合部与环形支撑内侧之间的焊缝在竖向上,如此焊缝方向与受力方向相一致,避免焊缝受到其他方向拉扯,极大的提高了焊缝承载能力,进而大幅提高了斜拉件与环形支撑之间连接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进一步的提高了环形支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优选的,所述环形支撑的下侧与所述支座相焊接连接。进一步的提高环形支撑安装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优选的,所述环形支撑包括位于内侧的内板和位于外侧的外板,还包括至少两根环形设置的工字钢,所述内板覆盖在各工字钢朝向内侧的翼板上,所述外板覆盖在各工字钢朝向外侧的翼板上,所述内板与横撑相连,所述外板与咬合桩相连。本申请的环形支撑,采用工字钢与内板和外板合围而成,通过工字钢的腹板形成横向的支撑,可以根据实际支撑要求,选取工字钢数量,采用内板和外板,将各工字钢连接为整体,提供了环形支撑受力时各部位的一致性,而且也利于与其他构件相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07468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坑围护结构
- 下一篇:一种建筑基坑支护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