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胸腔镜穿刺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22068656.3 | 申请日: | 2018-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93160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30 |
发明(设计)人: | 江贤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省立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34 | 分类号: | A61B17/34 |
代理公司: | 北京开林佰兴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92 | 代理人: | 刘帅帅 |
地址: | 230001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囊 穿刺器 胸腔镜 鞘管 软管 套管 芯锥 耐受性 本实用新型 气囊充放气 充气阀门 大小变化 软管连接 一端连接 充放气 外侧壁 注射器 前部 体腔 视线 穿过 血液 模糊 治疗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胸腔镜穿刺器,包括鞘管、芯锥、气囊和软管;所述鞘管后端固定有套管;所述芯锥穿过套管并插在鞘管内,所述气囊固定于鞘管的前部外侧壁;所述软管连接于气囊用于对气囊进行充放气;软管另一端连接充气阀门,可以接入注射器,利用气囊充放气产生的大小变化将穿刺器固定在体腔内,便于胸腔镜的定位,耐受性好,同时使穿刺器前端血液顺着球形的气囊流至下方,避免模糊干扰胸腔镜视线,方便治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术中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胸腔镜穿刺器。
背景技术
穿刺器是常用的医疗器械,用在微创手术中,构建通向人体内部的机械通道,目前的胸腔镜手术中,医生使用穿刺器对患者体腔进行穿刺后,取出穿刺器鞘管内芯锥,通入胸腔镜,现有技术中,穿刺器采用金属件与体腔固定,适应性和耐受性较差,血液顺着穿刺器流至前端,造成胸腔镜的视线模糊,不便于治疗。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胸腔镜穿刺器,在穿刺器外部设置一个环形的气囊,通过气囊将穿刺器固定在体腔内,便于胸腔镜的定位,耐受性好,同时使穿刺器前端血液顺着球形的气囊流至下方,避免模糊干扰胸腔镜视线,方便治疗。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胸腔镜穿刺器,包括鞘管、芯锥、气囊和软管;所述鞘管后端固定有套管,并且在套管上安装有充气机接口;所述芯锥穿过套管并插在鞘管内,所述气囊固定于鞘管的前部外侧壁;所述软管连接于气囊用于对气囊进行充放气,在穿刺器外部设置一个环形的气囊,并将气囊用一根软管连接,软管另一端连接充气阀门,可以接入注射器,利用气囊充放气产生的大小变化实现穿刺器的固定。
进一步,所述气囊为球体形状,使穿刺器前端血液顺着球形的气囊流至下方,避免模糊干扰胸腔镜视线,方便治疗。
进一步,所述软管贴在鞘管外壁并向后延伸,伸至套管处与鞘管分离,软管的自由端设有带充气阀门的注射器接头,便于气囊的充放气控制。
进一步,所述注射器接头上的充气阀门为球阀,充气之后将球阀关闭,使气囊内的气压保持恒定,实现对穿刺器进行可靠的固定,打开球阀可快速将气囊放气,便于短时间内将穿刺器取出,操作方便快捷。
进一步,所述鞘管前端设有圆锥部,所述芯锥的前端设有锥尖,芯锥的锥尖从鞘管前端伸出并与鞘管的圆锥部过度相接,穿刺时将芯锥插在鞘管内,穿刺完后取出芯锥,插入胸腔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胸腔镜穿刺器,在穿刺器外部设置一个环形的气囊,并将气囊用一根软管连接,软管另一端连接充气阀门,可以接入注射器,利用气囊充放气产生的大小变化将穿刺器固定在体腔内,便于胸腔镜的定位,耐受性好,同时使穿刺器前端血液顺着球形的气囊流至下方,避免模糊干扰胸腔镜视线,方便治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省立医院,未经安徽省立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06865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腔镜用戳卡穿刺系统
- 下一篇:一种胸腔镜手术用戳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