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氨气回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2068165.9 | 申请日: | 2018-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97717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3 |
发明(设计)人: | 杨先林;王紫木;任明军;许世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宏达股份有限公司;四川绵竹川润化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18 | 分类号: | B01D53/18 |
代理公司: | 51214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孙杰;钱成岑 |
地址: | 618418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氨气 气体分布装置 支管 进气口 氨气回收装置 储液罐 连通 气体回收装置 本实用新型 管道连通 回收装置 吸收液管 再次利用 支管管壁 出气口 储液 回收 排放 吸收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体的回收装置,特别是一种氨气回收装置,属于气体回收装置技术领域;该装置包含储液罐,所述储液罐设有进气口、出气口和至少一个吸收液管口,所述储液罐内设有气体分布装置,所述进气口通过管道与气体分布装置连通,所述气体分布装置包括多根连通于管道的支管,所述支管管壁开设有气孔,所述支管位于同一高度,所述支管与管道连通形成“十”形结构;所述氨气回收装置能够充分吸收氨气,解决了氨气的排放问题,回收的氨气再次利用到工业生产当中,进一步提高氨气的利用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体的回收装置,特别是一种氨气回收装置,属于气体回收装置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氨气是一种无色且具有强烈刺激性臭味的气体,比空气轻,比重为0.5,被吸入肺后容易通过肺泡进入血液,与血红蛋白结合,破坏运氧功能,同时,氨可用于制造多种化工产品。
目前工业生产中,由于氨水槽内氨气的挥发量较小而直接排放,氨气的排放不仅污染环境,影响人体健康,还造成氨的浪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够回收氨气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氨气回收装置,包含储液罐,所述储液罐设有进气口、出气口和至少一个吸收液管口,所述储液罐内设有气体分布装置,所述进气口通过管道与气体分布装置连通。吸收液通过进液口进入储液罐,到达指定位置后,氨气由进气口进入储液罐,通过气体分布装置进入吸收液,未被吸收的气体从排气口排出,吸收氨气后的吸收液回收再利用,从而减少了氨气的排放,提高了氨气的利用率。
本实用新型的氨气回收装置,所述气体分布装置包括多根连通于管道的支管,所述支管管壁开设有气孔。支管的设置增大了气体分布装置的有效面积,氨气通过气孔后形成气泡与吸收液能够充分接触。
进一步的,所述气孔开设于支管下部管壁。形成的气泡在吸收液中上升时间更长,延长氨气与吸收液接触时间。
进一步的,支管远端气孔分布密集,近端气孔分布分散。氨气通过气孔进入吸收液时,支管两端气压能够保持均衡。
进一步的,所述支管均匀分布于管道圆周上。有利于储液罐内气泡分布均匀。
进一步的,所述支管位于同一高度。支管内气压保持均衡,形成的气泡在吸收液中初始高度一致。
进一步的,所述支管与管道连通形成“十”形结构。支管作用面积大,支管内保持较好的均衡气压,使氨气匀速进入吸收液。
本实用新型的氨气回收装置,所述进气口位于储液罐上部。
进一步的,所述出气口位于储液罐上部。有利于气体在储液罐里循环,确保吸收液在储液罐里的储存量。
本实用新型的氨气回收装置,所述吸收液管口包含进液口和出液口。储液罐内的吸收液能够及时更替或在氨气回收装置工作状态下循环更新。
进一步的,所述进液口位于储液罐下部,出液口位于储液罐的上部。储液罐内含氨吸收液浓度处于稳定较低状态,氨气进入吸收液后能够充分被吸收。
进一步的,所述出液口位于距离气体分布装置之上300-600mm处。确保储液罐内液体压力以及氨气与吸收液接触时间。
进一步的,所述出液口位于距离气体分布装置之上500mm处。氨气气泡均匀进入吸收液,通过此距离后,氨气能充分被吸收并且气泡的形状更加规则。
进一步的,所述进液口和出液口均位于储液罐下部。吸收液在储液罐里充分吸收氨气,达到一定浓度后通过出液口回收,吸收液充分被利用。
进一步的,所述进液口与出液口为同一管口或不同管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宏达股份有限公司;四川绵竹川润化工有限公司,未经四川宏达股份有限公司;四川绵竹川润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06816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半圆弧喷射溢流式塔板
- 下一篇:氨气自动回收循环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