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发光浮针有效
| 申请号: | 201822064617.6 | 申请日: | 2018-12-1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97130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03 |
| 发明(设计)人: | 杨嘉恩;谢婉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高明区人民医院 |
| 主分类号: | A61B17/00 | 分类号: | A61B17/00;A61B90/00 |
| 代理公司: | 44268 深圳市君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刘文求;杨宏<国际申请>=<国际公布>= |
| 地址: | 52850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浮针 光纤 发光器 发光 本实用新型 手柄 光束导向 手柄连接 针体后部 针体内腔 针体前端 主体后部 中空的 射出 针体 针头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发光浮针,包括浮针主体和设置在浮针主体后部的发光器;浮针主体包括中空的针体,设置在针体内腔中的光纤,以及套设在针体后部的手柄;所述发光器与该手柄连接,并用于产生射向光纤后端的光束,所述光纤用于把该光束导向针体前端并射出。该发光浮针有利于操作者判断浮针针头的插入深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发光浮针。
背景技术
浮针是浮针疗法所使用的针具,使用时刺入浅筋膜层进行扫散,从而缓解慢性头痛、颈椎病、肩周炎等疾病带来的疼痛现象。现有的浮针插入体内后,难以判断浮针针头的插入深度(即针头与皮肤表面之间的距离),如果浮针针头可发光,则有利于操作者判断浮针针头的插入深度,从而更方便地判断浮针是否插入到位。
可见,现有技术还有待改进和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光浮针,有利于操作者判断浮针针头的插入深度。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发光浮针,包括浮针主体和设置在浮针主体后部的发光器;浮针主体包括中空的针体,设置在针体内腔中的光纤,以及套设在针体后部的手柄;所述发光器与该手柄连接,并用于产生射向光纤后端的光束,所述光纤用于把该光束导向针体前端并射出。
所述的发光浮针中,所述发光器包括壳体,壳体内设置有电池、发光二极管及其驱动板、第一聚光透镜、第二聚光透镜,第一聚光透镜用于把发光二极管发出的光变为平行光,第二聚光透镜用于把该平行光聚焦到所述光纤的后端。
所述的发光浮针中,所述浮针主体与发光器之间可分离。
所述的发光浮针中,所述壳体后部设置有电池仓,中部设置有设备仓,前部设置有一个与所述手柄相适应的安装孔;所述手柄后部插接在该安装孔内,并由夹紧机构夹紧。
所述的发光浮针中,所述夹紧机构包括多个沿周向均匀设置在安装孔前端的L形弹簧片,L形弹簧片的前部朝向所述手柄的一侧设置有卡接凸起,手柄上对应卡接凸起的位置设置有卡槽。
所述的发光浮针中,所述发光二极管设置在第一聚光透镜后方的焦点上,所述光纤的后端位于第二聚光透镜前方的焦点上。
所述的发光浮针中,所述安装孔后端设置有定位凸起,所述手柄的后端与该定位凸起相抵。
所述的发光浮针中,所述光纤的后端位于所述手柄后端面的前方,手柄后端面上开设有连通至光纤后端的截锥孔。
所述的发光浮针中,所述针体的内腔前端填充有用于使光束发散的封头。
所述的发光浮针中,所述电池仓后端设置有可分离的电池仓盖。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发光浮针,在针体内设置光纤,利用该光纤把发光器产生的光束导向针体前端并射出,浮针插入人体后,随着针头的插入深度的变化,从皮肤表面看到的光点强度会对应地发生变化,因此根据光点强度有利于操作者判断浮针针头的插入深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发光浮针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发光浮针中,发光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发光浮针中,浮针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发光浮针,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高明区人民医院,未经佛山市高明区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06461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用于腰椎手术中的螺旋定位器
- 下一篇:一种手术刀组件及其安装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