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手机充电防损坏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2061990.6 | 申请日: | 2018-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94349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4 |
发明(设计)人: | 何冬冰 | 申请(专利权)人: | 何冬冰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尚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335 | 代理人: | 徐炫 |
地址: | 726108 陕西省***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充电接口 手机充电 手机 连接线 防损坏装置 充电插口 充电 本实用新型 接口转换 紧固连接 手机卡槽 装置结构 固定板 固定的 连接头 稳固性 护壳 壳体 晃动 体内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手机充电防损坏装置,包括壳体,通过在充电插口内设有充电接口,充电接口上连接有连接头,连接头上分别设有第一接口、第二接口、第三接口和第四接口,第一连接线上设有USB插口,使第一连接线可以随意在第一接口、第二接口、第三接口和第四接口转换,均可以给手机充电,且充电插口位于壳体内,增加充电稳固性,在手机卡槽的两端设有固定板,可以在充电使用时,对手机起到固定的作用。有益效果:这样的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此装置在手机辅助护壳的基础上增加了手机与充电接口的紧固连接,降低了手机充电状态下的晃动,多个接口,可以减少充电接口损坏带来的不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机充电防护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手机充电防损坏装置。
背景技术
在手机由通讯工具转变为娱乐工具和办公设备的当代。长期在充电状态下使用手机给我们带来了很多问题和烦恼,1充电状态使用手机因为充电接口的晃动充电对接磨损导致充电接触不良,充电慢,手机过热,没充上等问题。2使用过程因为失误或外在事态的变化导致充电头,手机充电孔损坏造成不必要的维修,经济损失和维修期间无法使用,严重影响到手机的使用寿命,3作为通讯工具娱乐工具和办公设备,因为充电故障给我们生活带来不便,工作带来损失,娱乐带来苦恼。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手机充电防损坏装置,以克服现有相关技术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手机充电防损坏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手机卡槽,所述手机卡槽的两端设有固定板,所述壳体外壁一侧设有按键开口,所述壳体底部设有充电插口,所述充电插口内设有充电接口,所述充电接口上连接有连接头,所述连接头上分别设有第一接口、第二接口、第三接口和第四接口,所述第一接口、第二接口、第三接口分别分布在所述壳体的两侧,所述第四接口上设有第一连接线,所述第一接口、第二接口、第三接口和第四接口均与所述第一连接线匹配,所述第一连接线上设有USB插口。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上后设有散热窗。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顶部连接处均设有挡块,所述挡块之间设有弧形挡块。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下方对称设有减震板。
进一步的,所述减震板之间设有支撑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装置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设有开口,所述开口上设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上设有转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手机充电防损坏装置,有益效果如下:
(1)、通过在充电插口内设有充电接口,充电接口上连接有连接头,连接头上分别设有第一接口、第二接口、第三接口和第四接口,第一接口、第二接口、第三接口分别分布在壳体的两侧,第四接口上设有第一连接线,第一接口、第二接口、第三接口和第四接口均与第一连接线匹配,第一连接线上设有USB插口,使第一连接线可以随意在第一接口、第二接口、第三接口和第四接口转换,均可以给手机充电,且充电插口位于壳体内,增加充电稳固性,在手机卡槽的两端设有固定板,可以在充电使用时,对手机起到固定的作用。这样的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此装置在手机辅助护壳的基础上增加了手机与充电接口的紧固连接,降低了手机充电状态下的晃动,多个接口,可以减少充电接口损坏带来的不便。
(2)、在壳体背部设有散热窗,即使在充电使用手机的同时,也可以最大限度的散去手机使用时产生的热量,提高散热性能。
(3)、在壳体顶部连接处均设有挡块,挡块之间设有弧形挡块,可以在手机摔了的时候,有效的保护手机,减少手机边角着地带来的影响。
(4)、在壳体下方设有减震板,可以对手机摔掉时起到保护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何冬冰,未经何冬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06199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