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蒜苔捆扎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22061400.X | 申请日: | 2018-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93143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30 |
发明(设计)人: | 刘红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开封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D59/02 | 分类号: | A01D59/02 |
代理公司: | 郑州大通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1111 | 代理人: | 陈勇 |
地址: | 475000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开口 牵引件 纤维绳 壳体 蒜苔 本实用新型 绳头固定 固定架 固定块 捆扎件 捆扎器 连接杆 牵引环 端部连接 工作效率 横向间隔 壳体内部 转动连接 侧壁处 绳头 捆绑 穿过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蒜苔捆扎器,包括壳体和设置在壳体上的捆扎件,所述捆扎件包括纤维绳卷和牵引件,壳体对应开口的侧壁处横向间隔开设有矩形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牵引件分别设置在第一开口或第二开口的上部,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的一端对应处均设置有固定架,固定架上转动连接有纤维绳卷,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的另一端对应处均设置有绳头固定部;所述牵引件包括设置在第一开口或第二开口上部的固定块,固定块的下部设置有连接杆,连接杆的端部连接有牵引环;所述纤维绳卷的绳头从壳体内部穿过牵引环后固定至另一侧的绳头固定部。本实用新型实现了对蒜苔的快速整理及捆绑,提高了工作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产品收割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蒜苔捆扎器。
背景技术
蒜苔成熟后,采摘到售卖的阶段需要对其整理捆扎,通常整理及捆扎的过程都是在蒜苔采摘后由人工完成;但是由于蒜苔的数量大,且粗细、长短不均,无法快速的对其端部对齐,然后整理成相同大小后进行捆扎,工作繁琐,效率低,且费时费力;而且人工完成捆绑的效果一般,不能直接用于对外的零售,还需要再次的整理;最重要的是,不能在蒜苔采摘的同时就对其进行捆绑。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蒜苔捆扎器,实现了对蒜苔的快速整理及捆绑,提高了工作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蒜苔捆扎器,包括壳体和设置在壳体上的捆扎件,所述壳体呈上端开口、下端封闭且侧壁开有竖状长条形开口的圆柱形,所述捆扎件包括纤维绳卷和牵引件,壳体对应开口的侧壁处横向间隔开设有矩形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牵引件分别设置在第一开口或第二开口的上部,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的一端对应处均设置有固定架,固定架上转动连接有纤维绳卷,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的另一端对应处均设置有绳头固定部;
所述牵引件包括设置在第一开口或第二开口上部的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与壳体固定连接,固定块的下部设置有连接杆,连接杆的端部连接有牵引环;所述纤维绳卷的绳头从壳体内部穿过牵引环后固定至另一侧的绳头固定部。
进一步地,所述牵引环呈板状不封口的“6”字形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架包括底板和安装座,底板的一端设置有两个对称的安装座,底板另一端的中心固定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上转动连接有纤维绳卷,所述连接轴的另一端可拆卸连接有盖板,所述盖板与底板均为圆盘形。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的开设间距为10~15cm。
进一步地,所述绳头固定部包括矩形安装块,所述安装块的上表面开设有凹槽,凹槽内设置有两个对应的橡胶垫。
进一步地,所述橡胶垫与凹槽过盈配合,两个所述橡胶垫间隙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橡胶垫的顶部高于安装块的上表面。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内壁上均匀设置有长条状弧形凸起。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上第一开口的上部和第二开口的下部均安装有绑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一种蒜苔捆扎器,壳体设置成圆柱形,壳体的大小不受限制,可以做成各种尺寸,从而将蒜苔捆扎成不同大小;在壳体上设置的捆扎件用于在蒜苔整理完后进行捆扎,使用方便;在蒜苔的两端捆扎两处绳,更加紧固,壳体外部设置有绑带,可以手持,也可以放置在地面使用,使用范围更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蒜苔捆扎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蒜苔捆扎器的图1的后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蒜苔捆扎器的图1中C处的放大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开封大学,未经开封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06140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农作物秸秆立式夹持输送试验装置
- 下一篇:一种玉米秸秆搂草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