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扣扎密封袋底的袋式除尘器除尘滤袋有效
申请号: | 201822060444.0 | 申请日: | 2018-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21064553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2 |
发明(设计)人: | 姚航;姚朝胜;刘建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微克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46/02 | 分类号: | B01D46/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0101 山东省济***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密封 除尘器 除尘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扣扎密封袋底的袋式除尘器除尘滤袋,不使用袋底滤料,而是将袋身袋底端端口的滤料用绳索类或卡扣类直接捆绑扎死的滤袋。从根本上解决现有袋式除尘器所用滤袋袋底缝制形成针眼,造成整体除尘效率下降,且生产线成本高的问题,本申请制造过程可以完全实现机械化作业和生产流水化作业,进而解放劳动力,大幅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新式袋底结构的除尘滤袋,属于环保除尘领域。
背景技术
袋式除尘是一种较老的除尘技术。早在18世纪80年代国外就已经开始应用,已经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叶,在发达国家一系列环境事件的影响下,我国开始重视本国的环保事业,袋式除尘产业在我国初发萌动。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袋式除尘的效率逐渐提高,并且能够适应大部分的除尘工况,处理风量较大,设备压力较小,成为了除尘行业中应用最为广泛的除尘技术。当前,在工业行业污染治理中,袋式除尘已成为提标改造和超低排放优先选用的方式,建材行业使用布袋除尘占90%,钢铁行业使用占比80%以上,垃圾焚烧全部使用袋式除尘、燃煤电厂行业使用袋式除尘已近50%等,可以说袋式除尘对打赢蓝天保卫战和大气攻坚战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袋式除尘中,主要是通过除尘滤袋对于粉尘进行过滤,达到除尘的目的,因此除尘滤袋是袋式除尘器的核心部件,除尘滤袋对于粉尘的过滤性能决定着袋式除尘器的除尘效率。目前大部分制作除尘滤袋的滤料对于粉尘的过滤性能极好,但是除尘滤袋对于粉尘的过滤性能远低于滤料对于粉尘的过滤性能。这是由于将滤料制作为除尘滤袋时,需要通过缝纫的方式完成。制作除尘滤袋时因为针线缝纫而留下了针眼,并且两块布料重叠缝纫之处也有缝隙。针眼与缝隙能为了主要的排尘通道,对于除尘滤袋的粉尘过滤性能有着严重的影响。
目前业内制作除尘滤袋袋底时,大都将筒形袋身滤料与另一块盲板式的袋底滤料用线缝合为一体,形成除尘滤袋袋底。这种袋底制作工艺存在着如下缺点:
一、缝制必然形成针眼,缝制所形成的位于除尘滤袋袋底部位的针眼较大,并且数量极多。实践证明,这些针眼是主要的排尘通道,降低了滤袋的过滤性能。部分业内人员为了解决产生的针孔问题,增加工序,采用针眼涂胶技术。但胶层较易脱落,同时涂胶工艺也增加了成本,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袋底针孔形成的排尘通道问题。
二、缝制是为了连接两块滤料,因此两搭接缝制滤料之间也会留下布缝缝隙,这些缝隙也是排尘通道。业内人员通常采用涂胶方式进行封堵,但是操作困难,并且胶层易脱落,成本较高,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布缝缝隙的排尘通道问题。
三、现有对于除尘滤袋袋底制作的技术很难实现机械化生产线作业。到目前为止,袋底缝制全部为人工单工序作业。因此导致生产效率低、成本高,并且依然存在针眼排尘通道。
CN102284215A公开了一种除尘滤袋的制备方法,包括袋身制备,袋口制备和袋底制备。其袋底制备采用袋身翻包,袋底边缘内嵌的方式缝制而成。这种方法仅仅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布缝缝隙排尘,但由于仍为缝制工艺,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缝隙与针眼的排尘问题。CN104436866B公开了一种无针孔除尘滤袋的制作方法,其特点是在滤袋的缝制针线上热压一种复合单面烧结定型微孔带。由于除尘滤袋袋底结构复杂,该方法也无法应用于袋底,因此微孔带仅覆盖在袋身和袋口的针缝上,无法解决袋底针眼和布缝缝隙的排尘问题。
本发明就是针对现有除尘滤袋袋底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除尘滤袋袋底的不足,提供一种具有新式袋底结构的除尘滤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微克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山东微克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06044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