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扬声器的蜂窝形音圈有效
申请号: | 201822056945.1 | 申请日: | 2018-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91204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6 |
发明(设计)人: | 张立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阳市红太阳电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R9/04 | 分类号: | H04R9/04;H04R9/06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张金刚 |
地址: | 322118 浙江省金***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音圈骨架 绕线 音圈 扬声器 补强 本实用新型 蜂窝形 正多边形结构 正六边形结构 使用性能 音盆 装配 变形 传递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扬声器的蜂窝形音圈,包括音圈骨架,所述音圈骨架的横截面为正多边形结构,所述音圈骨架的外表面绕有音圈绕线,所述音圈绕线包括第一绕线和第二绕线,其中所述第一绕线绕在所述音圈骨架的外表面,所述第二绕线绕在所述第一绕线的外表面,所述音圈骨架的外表面还设有补强纸,所述补强纸位于所述音圈绕线的上方。本实用新型将音圈骨架设计成正六边形结构,增加了音圈骨架的强度,在装配使用过程中不易造成变形,从而提高了扬声器的使用性能;在音圈骨架上还设有补强纸,可以降低音圈到音盆之间传递的损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扬声器音圈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扬声器的蜂窝形音圈。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扬声器的音圈一般为圆形或跑道形,在装配使用过程中容易造成变形,而导致扬声器的声音不良及性能不良。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扬声器的蜂窝形音圈,具有稳定性好,不易变形的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扬声器的蜂窝形音圈,包括音圈骨架,所述音圈骨架的横截面为正多边形结构,所述音圈骨架的外表面绕有音圈绕线,所述音圈绕线包括第一绕线和第二绕线,其中所述第一绕线绕在所述音圈骨架的外表面,所述第二绕线绕在所述第一绕线的外表面,所述音圈骨架的外表面还设有补强纸,所述补强纸位于所述音圈绕线的上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绕线的首端和尾端分别引出有第一引线和第二引线,所述第二绕线的首端和尾端分别引出有第三引线和第四引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绕线与所述第二绕线串联或者并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绕线和所述第二绕线的横截面均为正六边形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音圈骨架的横截面为正六边形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音圈骨架为铝合金构件或聚酰亚胺构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将音圈骨架设计成正六边形结构,增加了音圈骨架的强度,在装配使用过程中不易造成变形,从而提高了扬声器的使用性能;在音圈骨架上还设有补强纸,可以降低音圈到音盆之间传递的损耗;
2、本实用新型设置的第一绕线和第二绕线的横截面为正六边形结构,第一绕线与第二绕线之间接触方式为面与面接触,第一绕线与第二绕线之间的空隙小,音圈的容积率高,散热性能好。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正式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A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音圈骨架;2、音圈绕线;21、第一绕线;22、第二绕线;3、补强纸。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阳市红太阳电声有限公司,未经东阳市红太阳电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05694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扬声器用T铁结构
- 下一篇:组合号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