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的变速器支撑轴承有效
申请号: | 201822055354.2 | 申请日: | 2018-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93092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27 |
发明(设计)人: | 姚尚岐;景殿奎;吕忠彬;李楠楠;李帅宇;吴丹;张红石;刘永硕;夏远强;高晓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东安汽车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57/021 | 分类号: | F16H57/021;F16C19/18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龙科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23206 | 代理人: | 高媛 |
地址: | 150066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列角接触球轴承 输出轴 衬套 变速器 支撑轴承 机匣 本实用新型 变速器轴承 深沟球轴承 承载能力 过盈连接 紧密配合 径向载荷 有效解决 载荷能力 轴向载荷 承载力 盖板 上套 轴承 | ||
一种新型的变速器支撑轴承,涉及一种轴承。所述中机匣环套装在输出轴外侧,输出轴上套装有双列角接触球轴承和两个衬套,所述双列角接触球轴承与所述输出轴过盈连接,双列角接触球轴承设置在两个衬套之间且与两个衬套紧密配合设置,双列角接触球轴承通过盖板与所述中机匣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可同时承受径向载荷和轴向载荷,且承载力矩载荷能力较大,可以解决深沟球轴承承受载荷不足的问题,有效解决变速器轴承承载能力的不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轴承,尤其是一种新型的变速器支撑轴承。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机械式变速器的支撑轴承一般选用深沟球轴承,深沟球轴承是滚动轴承应用最为普遍的一种类型,其设计简单、不可分离,摩擦系数小、振动与噪声较低,精度高,适用于高转速运行。深沟形的滚道加上滚道与钢球之间极好的密合度,使其除了承受径向负荷外,还可以承受较小双向的轴向负荷。缺点是不耐冲击,不适应承受较重的载荷,随着变速箱结构的变化,存在需要同时承受径向载荷和轴向载荷,且力矩载荷较大的轴承,而深沟球轴承已经不能满足需求。
发明内容
为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的变速器支撑轴承。
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下述技术方案:一种新型的变速器支撑轴承,包括中机匣、双列角接触球轴承、盖板、输出轴以及两个衬套,所述中机匣环套装在输出轴外侧,输出轴上套装有双列角接触球轴承和两个衬套,所述双列角接触球轴承与所述输出轴过盈连接,双列角接触球轴承设置在两个衬套之间且与两个衬套紧密配合设置,双列角接触球轴承通过盖板与所述中机匣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可同时承受径向载荷和轴向载荷,且承载力矩载荷能力较大,可以解决深沟球轴承承受载荷不足的问题,有效解决变速器轴承承载能力的不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新型的变速器支撑轴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双列角接触球轴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具体实施方式一: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的变速器支撑轴承,包括中机匣2、双列角接触球轴承3、盖板4、输出轴6以及两个衬套1,所述中机匣2环套装在输出轴6外侧,输出轴6上套装有双列角接触球轴承3和两个衬套1,所述双列角接触球轴承3与所述输出轴6过盈连接,双列角接触球轴承3设置在两个衬套1之间且与两个衬套1紧密配合设置,使双列角接触球轴承3轴向固定,与输出轴6成为一体;双列角接触球轴承3通过盖板4与所述中机匣2固定连接,使其起到支撑及承载径向及双向轴向载荷的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二: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是对具体实施方式一作出的进一步说明,所述双列角接触球轴承3包括轴承外圈3-1、止动环7、两个轴承内圈3-2、两个保持架5以及多个钢球8,所述两个轴承内圈3-2左右并列紧密贴合,每个轴承内圈3-2上均固定有一个保持架5,每个所述保持架5内均活动设置有多个钢球8,所述轴承外圈3-1环套装在所述两个保持架5的外侧,轴承外圈3-1的外侧固定套装有止动环7,所述止动环7与所述中机匣2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采用双列角接触球轴承3,设有一个轴承外圈3-1和两个左右并列紧密贴合的轴承内圈3-2,可以承受两个方向的轴向载荷,且承载力矩载荷能力较大,该结构钢球8与轴承内圈3-2、轴承外圈3-1的接触角越大,轴向承载能力越大;接触角越小,越利于高速旋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东安汽车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哈尔滨东安汽车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05535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CDU连接结构
- 下一篇:一种减速机中具有节约空间的弹性过渡轴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