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悬浮式车载中控液晶屏与中框装配缝隙调节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2053762.4 | 申请日: | 2018-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94795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11 |
发明(设计)人: | 杨正军;陈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1/00 | 分类号: | B60R11/00;B60R11/02;G02F1/1333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124 | 代理人: | 曾勇;罗贵飞 |
地址: | 621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晶屏定位 液晶屏 定位台 升降装置 支撑架 缝隙调节装置 悬浮式 通孔 装配 本实用新型 框架结构 上端 可控制 双面胶 下端面 中空的 顶出 内壁 下端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悬浮式车载中控液晶屏与中框装配缝隙调节装置,包括支撑架、中框定位台(1)、液晶屏定位台(5)和升降装置,支撑架为中空的框架结构,中框定位台(1)设在支撑架的上端,且中框定位台(1)中部设有通孔,液晶屏定位台(5)可沿通孔置于支撑架内,升降装置一端与液晶屏定位台(5)下端面中部连接,升降装置可控制液晶屏定位台(5)的高度。本装置通过升降装置将液晶屏定位台(5)顶出中框定位台(1),再将下端外缘放置双面胶的液晶屏放置在液晶屏定位台(5)上,同时将中框固定在中框定位台(1)上,通过薄片调整液晶屏与中框的间隙,再将液晶屏放下即可保证液晶屏与中框内壁之间的间隙宽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悬浮式车载中控液晶屏与中框装配缝隙调节装置,属于车载中控液晶显示屏制造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车载中控液晶显示屏已经成为汽车标配部件,且逐渐由嵌入式向悬浮可旋转的方式发展。而悬浮式中控液晶显示屏对外观质量要求较高,目前某些悬浮式车载中控液晶显示屏由高光面金属中框、液晶屏、连接件、PCBA、后盖组成。其中液晶屏需要粘贴高光面金属中框,传统手工对位和简易工装较难实现可调节的精确对位。而CCD对位精度高,且可以实现对位缝隙调整,但是由于高光面金属中框是纯黑色,以及结构限制,无法设计对位Mark,且CCD对位设备造价昂贵。而现有的普通贴合技术存在以下几个技术难点:1、液晶屏和中框难准确对位;2、液晶屏和中框准确对位前易接触;3、粘贴前不能实现对位缝隙调整。使得在生产过程中,中框与液晶显示屏贴合后存在50%的缝隙偏大(标准≤0.7mm),由于液晶显示屏与中框采取双面胶固定,贴合后没办法对缝隙偏大的不良进行修复,导致中框和液晶屏报废,由于制程没有有效的控制方法,严重影响生产良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液晶屏与中框双面胶固定贴合后没办法对缝隙偏大进行修复,导致中框和液晶屏报废,严重影响生产良率。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悬浮式车载中控液晶屏与中框装配缝隙调节装置,包括支撑架、中框定位台、液晶屏定位台和升降装置,所述支撑架为中空的框架结构,中框定位台设置在支撑架的上端,且中框定位台中部设置有通孔,液晶屏定位台可沿通孔置于支撑架内,升降装置一端与液晶屏定位台下端面中部连接,升降装置可控制液晶屏定位台的高度。
其中,上述装置中所述升降装置为气缸,气缸的缸体可与支撑架连接,杆体的伸出端与液晶屏定位台下端中部连接。
进一步,上述装置中还包括U形支架,气缸的杆体与支架下端中部连接,支架的上端与液晶屏定位台中部连接。
进一步,上述装置中还包括支撑板和若干滑动导杆,所述支撑板平行中框定位台设置在支撑架的内中部,且支撑板中部设置有通孔;滑动导杆均匀设置在通孔外侧的支撑板上,且滑动导杆的上端与液晶屏定位台下端面连接。
进一步,上述装置中所述支撑架包括底板和对称设置的两侧板,侧板的下端与底板的上端面连接,且侧板与底板垂直设置,中框定位台的下端与两侧板的上端连接,支撑板的两端分别与两侧板的内壁连接。
进一步,上述装置中还包括筋板,所述筋板的两端部分别与两侧板的端部连接,且筋板与侧板垂直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制作成本低廉。实际使用时,通过升降装置将液晶屏定位台顶出中框定位台,再将下端外缘放置双面胶的液晶屏放置在液晶屏定位台上,同时将中框固定在中框定位台上,就可通过薄片调整液晶屏与中框的间隙,使得液晶屏的外侧与中框内壁的缝隙均匀且满足日常要求,再将液晶屏放下即可保证液晶屏与中框内壁之间的间隙小于等于0.7mm,同时通过本装置可将原有的液晶屏和中框之间的缝隙50%不良产品降低为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后视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05376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于清洁的汽车置物盒内饰板
- 下一篇:一种传感器支架及带传感器支架的车辆